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 > 202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考研真题、分数线、参考书、复试内容、考研经验

202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考研真题、分数线、参考书、复试内容、考研经验

时间:2019-04-23     来源:考研考博高校解析     作者:育明教育姜老师      点击量:705

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上世纪50、60年代年代初由蔡仪、何其芳、林志浩等著名学者创立。1980年代,以林志浩教授为核心的学科队伍,是国内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镇之一。目前,本学科拥有程光炜、孙郁、李今、杨联芬等知名教授,著名作家阎连科、刘震云、劳马、王家新、张悦然,以及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术实力和社会影响在国内名列前茅。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有三个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和现象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三、研究内容

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是本学科的传统特色,林志浩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重要影响。2000年后,程光炜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被国内外多家高校采用。代表性著作有:程光炜的《文学史的兴起》、《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当代文学的“历史化”》,杨联芬的《中国现代小说导论》,姚丹的《“革命中国”的通俗表征与主体建构》、《西南联大历史情境中的文学活动》,张洁宇的《荒原上的丁香——20世纪30年代北平“前线诗人”诗歌研究》等。

2、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的研究。海派小说研究和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其重点领域。代表性著作有李今的《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三四十年代苏俄汉译文学论》,王家新的《为凤凰找寻栖所》、孙民乐的《母语与写作》等。

3、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研究是本专业的另一重要方向。林志浩教授、孙郁教授的鲁迅研究,在国内有重要地位。代表性著作有林志浩的《鲁迅传》、孙郁的《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张洁宇的《独醒者与他的灯——鲁迅<野草>细读与研究》等。

四、专业培养目标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研究型的人才,经过扎实的专业训练,这部分学生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将来成为文艺与文化研究、评论、教学方面的专门高级人才。另一方面,是培养新闻、出版、影视、宣传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胜任党政领导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文秘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

五、师资力量

著名教授蔡仪、何其芳、何洛、林志浩等前辈学者是本专业的开创者。本学科目前拥有程光炜、孙郁、李今、杨联芬等知名教授,阎连科、刘震云、劳马、王家新、张悦然等著名作家,以及孙民乐、姚丹、张洁宇、杨庆祥等中青年学术骨干。

2000年至今,本专业教师出版学术专著20部,教材3部,共发表论文127篇。承担4项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获得省部级奖1项。

本专业目前有教师14人,9名教师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本专业教师大都经过严格的学院训练,理论视野开阔,基本功扎实,资深学者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阎连科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受活》,刘震云的中短篇小说《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电视剧《手机》,劳马的小说创作、王家新的诗歌创作和张悦然的小说创作等,在当代文学中产生过广泛影响。

六、对外学术交流

最近几年,本专业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或李今、学术交流。多次邀请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等学校的著名教授如王德威、刘禾、张旭东等前来讲学,本专业程光炜、孙郁、李今、王家新教授也多次赴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台港澳地区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

七、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外现代诗论比较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新诗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研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课题研究、研究专著选读、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

八、毕业生就业去向

1981年以来,本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数百人,他们在国家机关、出版社和各大媒体任职,其中不少人担任重要职务。博士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等知名高校任教,不少成为该校的学术骨干。

 

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招生目录

 

学习年限为3年。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6中国文学基础

852中国现当代文学

 

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历年分数线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是58、58、90、90、360.进入复试12人,最高分395,最低分364.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是58、58、90、90、360。进入复试3人,最高分381,最低分361.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是58、58、90、90、360. 进入复试6人。最高分386,最低分360.

 

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

 

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2、《古代汉语》,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陈传才、周文柏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6、《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8、《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
  9、《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10、《中国文学理论史》,蔡钟翔,北京大学出版社。

 

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经验

 

之前也看了很多的经验贴,大多数的学长学姐都是提到复习的方法就是一遍遍地背书或者刷书,我自己的经验和这个稍有不同。因为每本书对于考研的作用不一样,所以学习的方法也不一样。同样,我也不认为你机械地刷书,凑够了那个遍数就一定能考上。我们本科考研的同学很多,又由于大家基本上都在自修室的两层考研专区复习,所以见证了许多同学的考研历程。本科有位同学在七月份之前所有参考书都过了两遍(当时我文学史还在打基础阶段),但是最后他的成绩很不理想。我也听过其他专业的朋友抱怨过,说自己书都刷了10 遍了,最后还是没考上。所以,重要的不在于你书看了多少遍,而在于给你一道题你能够输出多少?

我自己的做法是先用尽可能快的时间整理出四份框架笔记(三大文学史和理论),就是仅仅记知识脉络那种,然后再结合真题在上面标注出重要的考点。这样整理的主要意图是对于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理论建立一个大致的认知。这份笔记前期可以帮助我们搭建知识体系,后期还可以用来查缺补漏,十分好用。

我自己二战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结合教材,这些自己整理的框架笔记,还有之前买到的一份表格资料复习的。

然后再是详细地过文学史和作品,俗称打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十分重要,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尤其对于现阶段的同学来说,你的复习时间还相对比较充裕,现在不好好打基础,最后冲刺的时候更没有机会这样做了。在这个阶段可以看一些导师论文和其他重要的专著。在这里还想说一下,我和很多同学对于“基础”二字的理解不同,我不认为本科出身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自然而然地算是有基础了。举个例子,如果你对经典作家作品的人物、情节、写作背景、时代语境等等还没到了提笔就能有话说的程度,那你还是先好好地回归文本吧。我自己本科有很多同学平时文学作品几乎全没读,考试的时候突击两三天文学史,也能混个及格以上的成绩,这能叫有基础么。大家既然有志于文学,就一定应该知道文学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大量作品和文学事实的基础上的,只有具备了一定量的作品和专著的积累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你如果框架和基础都打好了,就可以在剩下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刷几遍教科书了,并且争取做到没看一遍都有新的理解。

关于背诵的问题。一定不要死记硬背。我本校许多考研的学生准备考研的方法就是在自修室的背诵区以死记硬背的方法哇啦哇啦地背教材。但是文学的学习一定是越来越多的,书看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没看过的书越多。我自己也曾经尝试过这种方法,发现花费的时间比理解性记忆多很多,而且取得的效果常常是开卷马冬梅马冬梅马冬梅,闭卷什么冬梅?马东什么?马什么梅?所以我从来没有专门花费时间去背题,都是随着复习到哪儿就记到哪儿的。

具体而言,需要记忆的东西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类,其一是需要精准记忆的,其二是需要理解记忆的。需要精准记忆的知识是指文学常识,比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各是谁你不能弄混,九叶诗人你不能只记七个。这一类的知识的记忆边看书就能边记个差不多了。还有一类需要精准记忆的是一些重要的原句,比如钟嵘评价陈思王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这类的话如果准确无误地表述在试卷上,相信比你自己总结作家的创作特点。更能取悦阅卷老师。同样,沈从文先生的“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或者赵树理“文摊文学家”的写作姿态,这类语句我一般也是要求自己精准记忆的。不过记这类内容并不费多少工夫,尤其是对于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相信这些语句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已经十分熟悉了,这样只需要稍微梳理一下,看自己哪里记得有讹误就可以了。我一般都是复习完一章的内容,然后看看这章大概有哪些考点,名词解释自己是否能写出六七点,大题自己是否能流畅地展开论述,如果哪里有漏洞就马上记一下。这种需要精准记忆的东西能三更记就别拖到五更,否则都留到冲刺阶段才去背诵的话,就算你扛得住极大的心理压力,也很容易在知识点的密集轰炸中记错记混。顺便说下名词解释,基本上都是需要精准记忆的。人大试卷改革后,文学基础一张卷就有10 个名词解释,占50 分。看起来分值只有三分之一,但如果每题都扣一两分的话,加起来也蛮可观了。更何况四道大题都满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在转战人大后对自己的要求是名词解释争取做到一网打尽。名词解释是踩点给分的,我自己在复习的时候害怕有遗漏,一般一个名词解释都会列出六七点。我自己的文学基础是138 分,貌似是今年文学基础最高分。但其实我并没有答完这套卷子,后面的大题有两道没论述充分的地方,所以回想一下名词解释应该是满分或者接近满分的。

(一)古代文学

1.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4 本(首推,吃透了基本就足以应对大综合了)

2.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版6 本

3.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版4 本(和袁版有一套就可以了,更推荐袁版)

4. 古典文学三百题古典文学三百题

5. 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骆玉明复旦大学出版社(看得较少)

6. 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吴新雷

古代文学我自己在一战的时候先大概整理了一份框架出来,对各个朝代的文学概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把真题整理进框架里。第二轮就是用袁行霈的文学史配合朱东润的六本作品选精细地复习了。

我还稍微回顾了一下自己古代文学的学习情况,魏晋南北朝文学和元明清文学是相对学习得最好的,文学史结论和作品积累都还凑合。先秦两汉文学对文学史不熟,但是精读过《昭明文选》里的一些重要篇目,所以在作品积累上落得不太多。基本上袁本教材是可以应付文学大综合里古代文学部分的试题的,有的真题如果袁本里没有比较好的答案,我也会参考游国恩的版本、章培恒的版本以及古典文学三百题,由于我们学校大三下学期课程极多,所以并没有很完整的时间来复习考研,整个古代文学的精细复习我拖到了八月末才结束。

哦对了,在这个过程里我也会把在其他版本中看到的袁本中没有的内容补充在袁本的课本上。九月份开始做笔记。自己的强迫症太严重啦,做笔记的时候总想着做到尽善尽美,所以记得并不快,从九月份开始整个人就一直处于“笔记做不完怎么办”的巨大压力中,后来发现从先秦两汉一直记到近代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就改变了计划,自己不太熟悉的地方记得很认真,自己学得相对好一些的地方就记几个关键词,或者在南京大学煜编资料的基础上补充一些。这一轮到11 月中旬才结束。当时整个人内心特别崩溃,虽然平时觉得一些基础知识都记牢了,但是临近考试还是总担心考试的时候突然忘记怎么办,所以啊!平时看书的时候有事没事就要多检查自己把基础知识都记住了没有。

二战的时候,由于时间太紧迫了,所以我用的书籍和资料只有袁本教材,人大本科课件,知识表格和一战时自己手写的笔记,自己的笔记是最重要的,我用它来查缺补漏,重点补充一战时的盲点,其他除了教材以外的资料基本上都是补充的作用。由于一战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梳理的知识,所以二战的时候在此基础上又按照文体梳理了一遍,比如诗歌的发展脉络,从诗经开始到近代诗歌派别结束。其他文体亦然。(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现当代文学)。考试的时候选做了苏轼的那道大题,考试的时候答这题答得有感觉一激动写太多了,导致后面有两道大题都没论述完整(嗯对我是不分简答论述的),大家在考场上还是应该理智,不要像我这么情绪化(皱眉皱眉.JPG)。所幸结果没有差太多

(二)外国文学

1. 外国文学简编人大版

2.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

3. 西方文学十五讲徐葆耕

4.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曾艳兵

外国文学我们本科的学校只开了一年的课程,所以很多经典作品老师课上都没能充分的展开。一战的时候,我还是首先做了一份框架笔记,然后结合买到的表格资料开始第二轮复习。9 月份开始做详细的笔记,因为觉得自己外国文学掌握地不是太好,所以一直坚持下来做了一份详细的笔记,整理出了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和大题可能出的考点。二战的时候主要参考了人大和郑克鲁的教材,还翻看了曾艳兵的教材。徐葆耕的《十五讲》也推荐有余力的同学看一下,里面选讲的都是文学经典,而且这本书就像课堂实录一样,一点都不难于理解还有适度拓展。哦对了,最近两年人大外国文学在大综合中的名词解释貌似很喜欢考作家或者作品(华东师范就一般不这样考),所以大家可以适度关注一下这类的名词解释。

(三)文学理论

1.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2. 文学理论教程教学参考

3.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张少康

4. 西方文论概览杨慧林

5.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

文学理论没有买到合适的资料,所以基本上就只能靠自己抽丝剥茧地复习了。我们大学用的是童庆炳的另一版教材,偏重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介绍。所以刚看童本教材的时候觉得简直无从下手。所以先把真题整理到课本上各章的相应位置后,先大概记了记目录。然后开始精细地复习,我的做法是复习完一章,做一章的详细笔记,把自己认为的考点都整理到笔记本上,然后自己试着默写一个框架出来,再对照课本和笔记把框架补充完整,最后誊写到笔记本上。所以文学理论这一科目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这一边过完我整理了一份框架笔记,还有一份详细版笔记。不过也算值得,去年考华师,今年考人大我都选做文学理论的大题了。在这个过程中还加看了朱立元的当代西方文论和张少康的古代文论,王运熙的版本也时而参考。这样一轮下来对文学理论的理解好了很多。二战的时候,我主要还是用的童庆炳的教材,结合人大的真题和课件,以及杨慧林的教材对自己一战的笔记做补充,基本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复习文学理论。哦对了,朱立元的书我二战的时候也看了重点章节,因为觉得杨慧林的版本对20 世纪文论介绍的太少了。朱立元的当代西方文论如果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大家看看,对文学理论,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的学习都很有裨益。文学理论最重要的还是童本,里面几乎页页是考点。这门课程相对文学史可能抽象些,不过也不用死记硬背。我都是用自己做的框架在脑海中形成体系,从而记忆的,不然实在太痛苦了。大题只要你记得大致的答题方向,有详实的文学事例充实你的答案,还是能得到不错的分数的。至少我去年考华师,今年考人大大综合的成绩都还不错。这种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Ps:以上三门课的复习,我个人看的书有的精读有的泛读的,列的书目也相对较多。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复习情况灵活制定复习计划吧。必须吃透的书已经用黑体标出了。

(四)政英

政英我去年67、71,今年68、71 。两年的分数都很平常,但其实这个成绩也够用了。我对自己政英的要求就是不拉分就行,还是想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专业课上。这里大概说一下我为了政英做了哪些复习,方便学弟妹们权衡复习时间。

我两年的政治都是等到大纲解析出来以后才开始复习的,没看肖大大的精讲精练,就是看一张大纲解析,做1000 题里相应的习题。本来想1000 题刷两三遍,但是两年考研也就都只刷了一遍多。 

(五)现当代文学

1.现代文学史:《三十年》及《三十年学习指导》、程光炜、朱栋霖、黄修

2.当代文学史:洪子诚、程光炜、陈思和

3.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华中师范大学共4 册

4.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5.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6.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7.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王晓明上下两册

以上的书,是我个人在复习现当代时重点学习的书目。如果现在还对现当代文学的整体脉络没有了解的同学,可以按照先年代后文体的方法梳理出一个发展脉络,每天都拿出来看看直到记在心里,这个步骤参考《三十年》、洪本、和程光炜的现当代教材就足够了。《学习指导》里学习提示与述要把每章的重点都总结了一下,非常有利于大家提纲挈领地掌握教材。“必读作品与文献”部分提示的篇目建议时间充足的情况下都读一读,时间不够也至少要读重要作家作品。读完了作品还要学会分析和运用。陈思和的《十五讲》建议大家认真阅读,对文本挖掘地比较深入,又有许多文学史中没有的分析。华中师范的四本也对经典作品都有分析,很推荐作品积累不够的同学参考。王晓明的两本《史论》主要是经典论文,大致按照论文设计的时代进行排列的,也很推荐阅读。《批评史》可以和《三十年》一起配合着看。《专题研究》建议好好看看,里面的内容和《三十年》偶有重叠,但大多数还是可以拓展思维的,而且里面对于一些重点作家列出了很多研究专著,大家有余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阅读里面的书单。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上面列出的五本文学史教材。

人大导师的论文和专著是要重点看的。重点是老师们近些年发表的论文,看完了之后要总结一下各个老师的学术兴趣点,和研究课题可能涉及到的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此外有时间还可以看看学界其他研究者的专著,比如钱理群、陈平原、贺桂梅、陈晓明、夏志清、黄子平、赵园、李欧梵……这些能看多少主要看缘分吧,尽量多看,看专著主要是有两点,第一,适当的记笔记,不然时间太长了还是会遗忘的;第二,看完了要学会运用。不能是自己看了蛮多专著,面试的时候却表现不出来,笔试的时候也没能体现在试卷上。

除了以上书籍,我还大概用了一份表格资料,还有各个出版社出的考研辅导或者习题集、北师大远离尘嚣资料。这些资料我没有每页都认真看,更没有直接拿来背,大概就是每章学习完了以后,每本书都翻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颖的出题角度。我自己在一战的时候现当代就做了一份详细的笔记,把几份教材里的精华都大概整理了一下,重点作家单独列出来整理的,大致有鲁郭茅巴老曹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艾青萧红穆旦冯至赵树理周作人胡适等等,当代大致有莫言余华贾平凹王小波王安忆汪曾祺王硕路遥海子等等。二战的时候也一直在补充现当代的笔记,把新看的觉得有价值的内容也补充进去了。

做笔记是一个提高非常快的过程。建议考现当代的孩子,至少自己整理一份现当代的笔记。二战冲刺的时候,还记了一份比较精简的笔记,是打通现当代按照文体发展脉络梳理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复习思路。

三、复试

去年考华师初试完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了几分,于是等成绩那两个月基本都在玩,没有准备复试。面试的时候又很紧张,所以发挥的也不好。当时就想我二战的时候不管考的多差,初试完也要认真准备复试。结果今年初试完,又觉得考得不好,滚去学雅思了,知道人大出复试名单才开始准备复试。从出复试名单到复试也就只有一周也准备不了什么。所以我就复习了一下自己的毕业论文以及之前记得一大堆现当代的笔记。所幸自己复试很侥幸考了318 分,是今年现当代复试最高分。想了想其实能考这个成绩还是多亏了之前踏踏实实看的作品和专著。个人认为复试的时候老师希望看到的不是一个把文学史背得多熟的人,而是对这门学科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的人,哪怕有些稚嫩,起码是真实的。这个是无法投机取巧的。人大今年现当代上线的人少,所以复试没刷人。但是往年都是差额录取的,初试只是入场券。所以大家还是要为复试早做准备。也千万别像我似的,浪费初试完等成绩的那段宝贵时间。“越努力越幸运”是真理。

四、1.我个人两年考研买了非常多的资料,有那种题库类型的也有学姐学长的手写笔记。题库类型的资料我一般用来查缺补漏的,重点关注其中的名词解释和大题的提问方法。对于我自己特别熟悉的作家和流派,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我就只复习自己的笔记。学姐学长的笔记最重要的是看看他们学习的方法,比如有的人记笔记记得详细,有的人只记关键词和符号。有的人一共记两三轮笔记,有的人只整理一份笔记。然后看看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但不要认为学姐学长笔记上记的简略的就是不重要的内容,比如我自己对鲁迅“反抗绝望”这个话题相对熟悉,所以笔记上可能就只写着四个字而已。实际上这个知识点你至少应该掌握到论述题的程度。所以看书的时候发现不会的就要及时地去知网或者其他书籍中找答案。不要拖。

2.关于二战的心理调节。我个人在决定二战的时候几乎没纠结过,也没想过这次再考不上耽误以后找工作怎么办,我只知道我是因为喜欢现当代才来考研的,就算考不上人生中能有两年的时间心无旁骛地沉潜下来学学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很幸福的事。我二战中的压力主要源于自己制定的计划完成不了,总是害怕自己还没准备好就又要上考场了,至于今年多少人报考,又招收多少人,从来不费那个脑筋去想,毕竟想了我也改变不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好而已。所以大家只需要认真决定要不要考人大,要不要考某专业,一旦下定决心就把其他烦恼抛弃吧,文学的世界足够让你沉迷了。

3.比复习更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本来我以为自己二战能把一战时没做好的很多事都做好,结果因为身体的原因,常常一天也没学多少。所以啊,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4.关于时间安排。在政治大纲出来之前,我一直都是下午三小时早上一小时学英语,其余时间专业课,现当代每天都看,其他三门科目轮着看,这样一周有一天总结回顾的时间。政治大纲出来以后每天用一两个小时学政治,其余时间专业课。

供大家参考。

 

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复试信息

 

1、复试内容:

(1)专业综合课(笔试)考试时间:3月9日上午8:30-10: 30,满分100分。

(2)外语笔试:10:30-11:30,满分50分。

(3)外语口语、听力测试考试时间:3月9日下午13:00-21:00,

考试分组进行,每个口试小组主考教师2名,事先命题,抽签进行,满分50分。

(4)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考试时间:3月9日下午13:00-21:00,由各专业的硕士生复试小组组织面试,主考教师5名。事先命题,抽签进行。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2、复试成绩计算:

初试成绩权重60%,复试成绩权重40%。

3、复试成绩实行网上公布。

4、报到时应出示或提交的材料:

1)复试通知书

2)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复印件(背面标注报考专业、接收调档函和录取通知书的地址、邮编和电话)

3)应届生每学期按期注册的学生证(入学年份2015年,要求每学期均注册)

4)本科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

5)思想政治情况鉴定证明 (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或档案所在单位提供)

6)往届生需提供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