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是目前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唯一的电影专业院校,在国内电影和文化艺术界享有盛誉,也是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高等学府。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影专业高级人才培养体系。今天,北京电影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电影教学设备设施齐备,专业设置科学全面,教学师资经验丰富,实践教学特色鲜明,科研创作力量雄厚,教育教学享有盛誉,理论研究水平领先,人才培养质量优异,集电影人才培养、电影艺术创作和学术科研于一体的世界著名电影专业高等院校。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艺术史与视觉文化专业。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
1、北电19年和18年已有很大明显的变动:【艺术理论与创意】改为【艺术史与视觉文化】考试科目也由【艺术史与理论】改为【艺术史与视觉文化】;
2、艺术学和电影学招生人数也都有了一定变动;
3、电影学方向变动是:全日制缩减2人,但是多了2名非全名额;
4、【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考试科目与基础部【电影文化传播】、【电影批评】考试科目是一致的。
一、初试科目

院 系: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研究方向名称:艺术史与视觉文化
研究方向介绍:
“艺术史与视觉文化”方向旨在培养以艺术史(含电影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复合型研究人才。该方向强调在“视觉文化研究”等新兴知识领域中开展艺术史(含电影史)的研究,强调艺术理论,特别是影像理论在艺术史书写中的关键作用。
该方向要求考生具备有关艺术史和电影史的基本知识背景,了解视觉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观念、方法和议题,能对艺术史进行除编年史之外的深层次、多元化的把握,为未来继续深造,或从事创意与策展、艺术编辑等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业务课二名称:艺术史与视觉文化
业务课二介绍:
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史(含电影史)知识的熟悉程度,要求学生对东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有大致的认识,对艺术的生成与生产、艺术的风格与流派、重要的艺术运动以及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等有初步的掌握,此外,要求学生对视觉文化研究具备基本的理解,对艺术史与文化理论相结合的史学研究方法有所了解。
二、报录比
2019年报考人数239人,录取5人,录取全日制3人,非全日制2人。最高分392,最低分378。报录比2.09%。
三、复试
1.复试时间为3月28日至4月7日,复试地点为北京电影学院,具体复试时间和地点见各院系复试安排。无论何种原因,逾期不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2.调剂生由相关院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网址http://yz.chsi.com.cn)上通知考生参加复试,考生须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登录研招网,进行确认。对于未按时参加调剂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3.复试比例
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应采取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具体各院系、各研究方向复试安排见附件。
4.复试考核方式
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为复试各项考核成绩之和。复试不合格者(低于60分)不予录取。
复试考核方式包含以下内容,具体见北京电影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各院系复试安排。
(1)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随面试一同考核)
(2)笔试
(3)实践能力测试
(4)面试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办法:所有参加复试考生在资格审查时须提交《北京电影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进入复试考生思想政治情况审查表》(见附件)。思想品德考核结果作为录取参考,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总成绩计算办法
考生总成绩(满分100分) = 初试成绩(满分500分)/5×50%+复试成绩(满分100分)×50%。
育明教育咨询考研辅导班:13161452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