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师范大学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20分)
试比较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与结构适度的政策问题之间的异同
二、论述题(70分)
1,试析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35分)
2,试述政策评估的技术性标准及其应用(35分)
三、案例分析题
阅读案例并阐述你对如下问题的理解:
1、 政策制定过程(20分)
2、 政策议程(10分)
3、 政策合法化(10分)
4、 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20分)
三峡工程的科学决策
兴修三峡工程,造福我国人民和子孙后代,是20世纪几代人的愿望,兴建三峡工程的宏伟计划,是孙中三先生1918年在《实业计划》中首次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提出修建三峡工程问题,1953年2月提出“要先修三峡水库”;1955年战胜长江特大洪水之后,听取了有关三峡的技术问题和坝址查勘情况的汇报;1956年6月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一著名的壮丽诗篇,表明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下定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心。由于三峡工程规模宏伟,效益巨大,涉及面广,党和政府一直采取积极又慎重的方针。1958年1月,毛泽东听取了关于三峡工程两种不同意见的汇报后,提出了“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同年2月到3月,周恩来亲自查勘三峡,并在轮船上主持了兴建三峡枢纽工程的会议,紧接着在成都会议上又作了关于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报告。此后,由于三年经济困难等原因,延缓了三峡工程建设的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峡工程提上党和政府的议程。1980年7月,邓小平视察了三峡坝址,在武汉召集中央领导同志研究三峡工程建设问题。国务院决定由科委、建委负责组织论证,提出意见。1984年,国务院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后,原则批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此后,各界人士提出了各种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为了使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要求原水利电力都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论证的基础上,重新提出三峡可行性报告。1986年原水电部组织全国各方面专家412人,分14个专题进行论证。同时,国家科委配合论证,组织300多个单位和3200多名科技人员对45个专题进行科学攻关,取得了400多项科研成果,经三年努力,14个专家组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89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论证成果重新编制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务院于1990年7月听取汇报和各方面意见后,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对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这次审查,明确要认真地研究个方面提出的一些疑点、难点和不同的意见,委员们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精神,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审议。审查委员会于1991年8月召开全体会议,通过了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的审查意见,认为三峡工程建设是必要的,技术是可行的,经济是合理的。1992年1月,国务院审议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同意兴建三峡工程,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至此,兴建三峡工程的政策制定过程就全部结束。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解析:天津师范大学的公共政策专业课考试注重基础,结合现实,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但是师大有自己的考试重点和考试风格,在复习时要注意结合师大的真题进行复习,找到考试的重点,更多详情请咨询育明教育天津分校咨询师
李老师 QQ 3038275432 电话:15302196742
王老师 QQ 2891044346 电话:1810217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