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一. (5分)写出国民收入(Natiaonal Income),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
育明教育答案解析: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净国外要素收入NFP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间接税
二. (5分)在一个开放经济中: 政府购买 500
总税收 700
出口总值 300
总投资 800
私人总储蓄 750
计算进口总值为多少?
育明教育答案解析:
国民储蓄S=私人总储蓄+(税收-政府购买)=750+(700-500)=950
净出口=储蓄-投资=S-I=950-800=150
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净出口=300-150-150
三. (5分)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育明教育答案解析:
流动性陷阱指在一定利率水平上,个人会以货币方式持有政府增发的所有货币(保持流动性)。保持流动性会导致利率不能继续下降,无法刺激总需求增长,即货币政策无效。在IS-LM图中,流动性陷阱表现为水平的LM曲线。
四. (5分)什么是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它与产出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育明教育答案解析:
全要素生产力增长指对应同样的生产要素,产量得到了提高。设
,其中K为资本,L为劳动,设
分别为资本与劳动在总收入中所占份额,F为齐次生产函数,则
,此即为全要素生产力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劳动增长率与资本增长率的关系
五. (5分)假如政府购买增加400亿元,税收增加3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75.用凯恩斯乘数效应来计算政府储蓄的变化和私人储蓄的变化.
育明教育答案解析:
政府购买增加使总产出增加
亿元
税收增加使总产出减少
亿元
故总产出增加
亿元
私人储蓄增加
亿元
政府储蓄减少
亿元
六. (5分)世界原油价格上升对一个原油进口量很大的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若想保持失业率或物价水平不变,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育明教育答案解析:
世界原油价格上涨使该国家总供给曲线上升,如右图,导致物价水平与失业率升高,经济衰退,如下图。

若要保持失业率不变,应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总需求增加,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若要保持物价水平不变,应使总需求向左移,总需求减少,采取消极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七. (5分)假如今天1美元可兑换120日元.假定在未来的一年中美国和日本的GDP增长率分别为4%和1%,而美国和日本的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分别为6%和7%.如果两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均不变,而且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则明年的今天1美元应可兑换多少日元?
育明教育答案解析:
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有
,于是
根据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有
则美国物价
日本物价
由购买力平价,
故
明年1美元可以兑换124.7日元
八. (共30分)
(1)什么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5分)
(2)什么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5分)
(3)在图上清楚地画出这两条曲线,并用数学式子来表达它们.请标明各曲线及纵横坐标,以及数学表达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5分)
(4)分析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之间的关系. (5分)
(5)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5分)
(6)美国在参加北美自由贸易总协定后.有人认为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变得比以前更平坦了,可能吗?为什么? (5分)
育明教育答案解析: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指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将高于预期通货膨胀水平,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指长期中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相关
(3)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以上两式中,
代表通货膨胀率,
代表预期通货膨胀率,
代表失业率,
代表自然失业率,
代表供给冲击,b代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作图如下:



(4)短期中之所以会出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是因为短期内预期一旦完成难以调整,出现了价格刚性。但在长期中,预期通货膨胀率总会调整到与物价相同的水平,即
中
,代入,即得到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5)由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左上方倾斜,故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是由于当物价上升使失业率降低时,总供给因为失业率降低而增加。失业率与总产出之间的这种关系很显然:失业减少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投入生产,也就有更多的产出。具体关系由奥肯定理给出:产出增加的百分比=3-2×失业减少的百分比。
(6)这是不可能的。当美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总协定后,贸易限制减少,净出口变动更敏感,使总需求更频繁变动。在总需求更频繁变动时,企业与个人会更好认识到上升的物价中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相对价格提高了,而是整体通货膨胀,从而价格变动会减少对企业与个人决策的误导,价格变动对失业率影响减少,菲利普斯曲线更倾斜。
九. (共20分)
(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律?完整而又简洁的叙述这一理论.(5分)
(2)根据这一理论,分析政府减税对一个封闭经济中的利率是否有影响? (5分)
(3)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的开放经济中,政府减税对汇率是否有影响? (5分)
(4)在一个金融业很不发达的国家中,这一理论是否成立,为什么? (5分)
育明教育答案解析:
(1)李嘉图等价定律如下:假设消费者根据持久收入决定当期消费,且消费者是理性的。于是,当政府减税时,消费者预期到政府为保持长期预算平衡会在未来增税,这将使消费者的持久收入不变。于是,减税对消费者的行为没有影响
(2)减少对利率无影响。由于李嘉图等价,消费者消费不变。故减税引起的政府储蓄减少恰好等于个人由于减税产生的个人储蓄增加,从而总储蓄不变。由于投资也不变,故利率不变。
(3)在开放经济中,减税对汇率无影响。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变,总储蓄不变,另外总投资不变,故净出口等于储蓄减投资,也不变,故汇率不变。
(4)理论不成立。因为当金融业不发达时,即使消费者根据持久收入理论决定他意愿中的消费,他也可能由于当期收入较少以及无法借贷不得不只将当期收入用于消费。此时,减税使消费者的预算集扩大,将使他的当期消费增加,这就使李嘉图等价不再成立。
十. (共15分)
假设在一个由两国(A,B)组成的世界中,两国间资本和货物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如果A国政府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来刺激本国经济,用Mundell-Fleming模型分析:
(1)在浮动汇率下,哪一种政策相对比较有效?哪一种政策比较无效?汇率将会有什么变化?B国经济(产出和物价)如何受到影响? (7分)
(2)在固定汇率下,哪一种政策相对比较有效? 哪一种政策比较无效?A国的外汇储备将会有什么变化? B国经济(产出和物价)如何受到影响? (8分)
育明教育答案解析:
需要衡量哪一种政策更有效,首先需要假设,在封闭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同样有效的,即某种基本的货币政策与某种基本的财政政策能够对总需求有同样的增加作用,否则浮动汇率下或固定汇率下哪种政策更有效的问题就无意义。另外假设两个国家的总供给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
(1)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财政政策相对无效。
原因:
A.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除了在本国范围内导致利率下降从而促使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之外,还由于本国利率有下降趋势,导致本国汇率贬值,从而使净出口增加,故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财政政策比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效。
B.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IS曲线右移除了在本国范围内导致支出直接增加之外,还导致了本国利率有上升趋势,本国货币升值,从而挤出了净出口,故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财政政策不如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效。
综合A,B两点可知,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在采用货币政策时,本国汇率贬值,世界利率下降。由于B国LM曲线不变,故B国总需求减少,B国物价下降。
在采用财政政策时,本国汇率升值,世界利率上升。由于B国LM曲线不变,故B国总需求增加,B国物价上升。
(2)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货币政策相对无效。
原因:
A.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不存在挤出净出口的问题。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财政政策导致的利率上升相比封闭经济下较小,因此对投资的挤出较小,故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财政政策比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效。
B. 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不存在增加净出口的问题。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导致的利率下降相比封闭经济下较小,因此对投资的增加较小,故两国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没有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效。
综合A,B两点可知,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使用财政政策,本国利率首先上升,因此汇率有升值趋势,央行需要发行货币回收外汇,故外汇储备增加。由于世界利率上升,挤出B国投资,故B国总需求减少,物价相应减少。
使用货币政策,本国利率首先下降,因此汇率有贬值趋势,央行需要抛出外汇回收货币,故外汇储备减少。由于世界利率下降,增加B国投资,故B国总需求增加,物价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