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史考博真题、参考书单、联系导师、申请材料、考博经验
一、招生目录
经济学院
专业 | 研究方向 | 招生导师 | 招生计划 | 考试科目 |
经济史 | 01.中外经济关系、金融史 | 兰日旭 | 1 | 1001英语 2001经济学基础 3030专业综合 |
招生方式:申请考核制
申请经验
(1)有些院校内部信息,官方是不会公布的,比如材料审核标准,复试面试评分标准,论文要求,教育背景等。一般而言,申请资料中研究计划的分量最重,一般占到 30-40%,如何写好研究计划非常关键,而选题是写好研究计划的前提。
(2)不管是考试制还是申请考核制,论文都是硬实力。所以有读博意向的硕士期间一定要不遗余力发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最好是提前两年就开始准备。
(3)名校博导名额紧张,基本都是1-2个。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已经预定好了人选,联系导师比较晚的需要排队等,再等1年 2年甚至3年。所以有志读博的一定要早做规划。
(4)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申请资料撰写(学术简历+研究计划+其他资料)很重要,之后才能联系导师"套瓷",还有就是命题规律和侧重点,这些都是课程内容。
(5)博资考试更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论视野、运用理论分析热点的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和潜力等,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关注期刊论文,尤其是《理论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等核心期刊。
二、参考书目
经济学基础
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卫兴华、张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第三版
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年第三版
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近两年
4、《高级宏观经济学》 戴维·罗默 上海财经大学出报社 2021年第五版
5、《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年第十三版
6、《计量经济学》 潘省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年第六版
专业综合
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哈尔R范里安、费方域等译 格致出版社 2011年第八版
2、《高级微观经济理论》 杰弗瑞A杰里,菲利普J瑞尼 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年
3、《高级宏观经济学基础》 海德拉,范德普罗格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
4、《高级宏观经济学》 戴维罗默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年
5、《高级政治经济学》 张宇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第三版
6、《制度经济学》 黄少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垄断资本全球化问题研究》 齐兰著 商务印书馆 2009年
7、《企业理论:现代观点》 杨瑞龙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8、《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上下 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八版
9、《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G甘道尔夫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年
10、《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与调控政策 》 何德旭、姜永华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年
三、考博真题
四、考核内容
材料初审
1.个人简历:详细列出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以及与学术活动相关的信息。
2.个人陈述:对个人的经历作简单的总结。
3.研究计划: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不少于 3000 字。
4.成绩单: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成绩单(需加盖就读单位教务部门公章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
5.科研成果列表和复印件(并注明一篇代表作):包括已发表的论文,未发表的工作论文或学位论文。
6.有效的外国语水平证明:各种水平考试的成绩单复印件(或关于本人外语水平的书面说明)。
7.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的证明信。在港澳台地区或国外攻读硕士学位人员,此次不提交,但必须在第二批次考核前已获硕士学位,并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完成学历认证。)。
8.两封专家推荐信: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信(可使用电子签名)。
【外语免试】
(1)TOEFL成绩90分以上(3年内);
(2)GRE成绩310分以上(3年内);
(3)GMAT成绩650分以上(3年内);
(4)雅思成绩(A类)6.5分以上(3年内);
(5)英语六级成绩不低于500分(3年内);
(6)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合格(3年内);
(7)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并获得学位(3年内)。
复试考核
(1)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2)复试内容:
①笔试:1001英语、2001经济学基础
②面试:分为专业课面试(涵盖专业课笔试内容)、科研基础与科研潜质面试、外语听说面试、导师综合评价四项内容。
专业课面试实行随机抽题制,每个考生只抽一个试题,不得更换题目,考官可继续以追问方式进行提问。
导师综合评价根据考生基本信息材料进行评定。
跨学科加试采取面试的形式进行,加试仅作为录取的依据,成绩不计入总成绩。
(3)成绩计算
总成绩=基础课笔试×40% +专业课面试×15% +科研基础与科研潜质面试×15% +外语听说面试×5% +导师综合评价×25%
五、考博复习
授课计划
【1】学术简历、研究计划等申博材料撰写指导
指导院校、专业和导师选择,专家推荐信撰写,如何联系导师,如何写作博士期间的研究计划和学术简历,研究成果和个人陈述的技术性处理等。
【2】博士考试重点、范围及命题趋势讲解
讲解命题趋势与特点,掌握复习范围。讲解主要参考书目,建立知识理论体系框架并对重点知识章节和常见考点进行整合。特别是基础理论、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这是每年考察的重点。
【3】考博热点专题讲解
讲解如何阅读导师组论文(研究动态),如何阅读报考学科最顶级学术期刊,进而梳理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并结合前期所学理论分析热点问题,提高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4】部分真题与答题技巧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真题的关联性,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指导学生如何答题。
【5】全真模拟练习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结合出题信息和导师信息进行高命中押题。
【6】面试指导
指导学生撰写英文自我介绍、学科介绍等内容,针对往年常问的题目进行模拟练习。
辅助资料
【1】央财经院考试信息更新、考试趋势分析
【2】赠送讲义、笔记、真题、导师期刊文章及论文集等资料
【3】协助联系导师
综合阅读(部分)
请大家亮牌!
主持人:
出井先生,您可以看一下,您觉得在这一百多位观众当中,是灿烂的笑脸多一些呢?还是愁眉苦脸多一些?
出井伸之:
我看到很多索尼的笑脸。
主持人:
实际上我看到了很多举起笑脸的朋友,但是在非常显眼的位置,也有一张愁眉苦脸就是姜先生。姜汝祥先生,好像不太看好是不是?
姜汝祥:
我个人坦率地讲,刚才听到出井伸之先生的一些谈话的时候,我是感觉有点点失望的,我觉得这个层面更多谈到了一种产业选择,国家经济的问题。但是我反过来提个问题,如果索尼选择了假设是正确的道路的话,索尼一定能成功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IBM,IBM的大家知道它的衰亡是因为,现在看起来是因为机会被比尔·盖茨抢走了。但是事实上,我们去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所有比尔·盖茨的东西,所有最优秀的东西IBM内部早就有过。但是是什么原因IBM错失了这个机会呢?是因为它认为自己太成功了好。我们再反过来,我们再看一下三星公司。实际上现在索尼所做的一切的努力,我们发现其实在八年前三星公司都做过。那么我们现在看到三星为什么成功的时候,我们讲只有一个结论,就是它们不仅仅抓住了机会,它们而且完成了对自己成功的超越。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索尼的时候,我认为现在其实索尼最大问题就在于,我觉得有两点问题:第一,要有足够的勇气,也就是像李健熙先生讲的这样,除了老婆孩子都得变,那索尼公司有这样的勇气吗?这是第一。第二,要在方向定了以后,比任何一个公司都关心它的消费者。那这一点上,我其实特别想提醒索尼公司注意,索尼公司在过去是很多中国公司学习的榜样。但是我特别希望索尼得注意一个现实,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公司都把韩国的三星或者把美国,把欧洲的公司作为榜样,这个我认为是非常能够说明问题的。谢谢!
主持人:
我想您的观点,可能出井先生不一定全部同意,您最不同意他的哪一点?
出井伸之:
不,我部分赞同。但是刚才您所提到的公司都是B TO B的公司,您知道IBM有多少客户吗?而索尼是一个消费类的公司。三星只有在1998年韩国危机以后取得成功。三星做了很多资本密集型投资,例如CDMA、LCD等等。而这些行业的利润率,相比消费行业高出许多,因此我们很高兴看到三星的成功。但是索尼不会盲目跟从,因为我们是在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上前行,索尼有自己前行的方向。你刚才提到变革的问题,通常大部分的公司只有在最后一刻才想到改变,郭士纳在IBM最危机的关头加入这家公司,卡洛斯也是在尼桑最危机的关头加入的。面对危机大家都会有变革的意识,但是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索尼看起来,还相对不错的情况下,我提出要再造我们的公司,这是因为索尼并没有到破产的边缘,所以外界并不理解,为什么我在这时候提出要变革。在我看来,未雨绸缪对于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
刚才出井先生看到了大家的表情,可不可以这个时候让我们看一看,当您面对一个质疑的时候,您会展现出什么样的表情?
出井伸之:
这个是笑脸,这个不大高兴。是笑脸,不是苦脸。
主持人:
我想很多人听到这样的探讨,可能已经能够很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曾经在我们面前走过、赢过、输过的日本制造,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中国制造如果就照方抓药的话,是不是就能够治好未来中国制造有可能出现的病?赵先生有话要说。
赵民:
我认为中国其实面临着一个战略转型,在国内中国的公司都是什么呢?在分蛋糕, 这个蛋糕越来越大,所以你就可以分。但是到国际上了以后,你是要争蛋糕、要切蛋糕。就是蛋糕本身只有这么大,那你怎么能够做大?对于索尼公司的话,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就是一个公司做两个产业的时候,或者你一个是守业、一个是进攻。就是你本来是老的产业里面是老大,完了以后现在要进入一个新的产业,所有的公司,包括中国公司都面临这个问题,就是你想像了是老的能够成为提供利润者,不断地能够为新的业务的进入提供资金,而新的业务又能够迅速上升,成为前三名,但结果呢?你可以看到中国的很多公司,包括像联想这样的公司,老的这个业务受到新的进攻者的进攻,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但是新的业务进展又不顺利。所以怎么能够使一个理想的战略,最后在一个时间控制点上面完成平稳的转接?这是一个转型公司中最大的执行的难点。
主持人:
谢谢,黄先生。您觉得中国企业可以走的,可以借鉴这条路是什么样的路?
黄宏生:
我觉得从中国企业,从我们创维本身来看,我们是走一个专业化的道路。因为这点的话我更倾向于像诺基亚的战略,就是它放弃很多业务像木材生产,放弃这个,放弃那个,就集中精力做移动通讯的终端—手机。
主持人:
那么是不是说索尼就不太集中精力?
黄宏生:
对,索尼的话,就是说就是由硬件发展多一个新的行业叫做软件。所以我想问一下索尼的主席,就是说作为每一个CEO来讲,最大的压力是,当你遇到困难了,当你要面临一种要改变这个策略的时候,你怎么去面对?我就想问这样的一个CE0,同样心灵非常压力的一个问题,怎么做决策?就是说你做了这个决策了,但是市场又变化了,或者说娱乐都不赚钱了,那么你要不要重新调整?什么时候调整?这个我非常关心这个关键问题。
主持人:
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您比一年前,我见到您的时候白发多了一点点。
出井伸之:
你不可能控制自己身体的全部,比如你的大脑,无法掌制胃肠的蠕动,公司的发展也是一样,你必须把权力下放给本地的管理团队,再到更小的机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索尼公司正在改变单一、大规模生产的模式。现在我们集团下属有五六百家分公司,我有时候甚至弄不清有些公司或者总裁的名字,就好像我无法掌控我身体的全部。此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我需要时时审视,是否需要调整策略、改变方向?转变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无论是国家、政府、大公司、小公司或者是小家庭以及个人一样。要想掌控未来,想要继续保持领先,你就必须要进行变革,这就是我的哲理。
主持人:
出井先生是一个非常非常自信的人。我看过出井先生的这本书叫《索尼观点》,写的是生活当中的一些随笔。比如说参加达沃斯的年会,比如说会见比尔·盖茨。可是在这当中透露出来的却是一种“危机感”这三个字,而且我还特地找到了这样一句话,这个句话是这么说的:时代会不会抛弃我们,我们时刻都有这种危机感。出井先生每天生活在危机感当中,究竟这样的日子是一种什么滋味?天天都在危机感里面。
出井伸之:
如果把现在演播厅里的温度两度两度地不断调高,你的身体需要去适应这种温度的变化,我面临这种不断去适应外界变化的压力,作为一家大型的公司去适应商业环境的改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你在骑自行车,你很容易随时掉头改变方向,但是索尼不是自行车,也许你可以把它比喻成是一艘大船,对于大船来说改变前行的方向,需要提前准备,而我的责任就是领航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