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2009 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 院:131 经济学院
考试科目:3801 宏观经济学
专 业:经济学院所有专业
一、简述题(40 分)
1. 简述债务——通货紧缩理论。(8 分)
2. 在卢卡斯对经济计量政策评估的批判中,预期起什么作用?(8 分)
3. 简述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不同的原因。(8 分)
4. 试述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8 分)
5. 简释为什么银行危机经常处于短期经济波动的中心。(8 分)
二、计算与推导题(20 分)
1. 考虑一个索罗增长模型,生产函数为F (K , AL),且规模报酬不变,劳动和资本的报酬为
其边际产品,即w = ∂F(K, AL) / ∂L r = [∂F(K, AL) / ∂K ] − δ,另外,(k) = K/F (K , AL)
,f (k) = F( k,1)/AL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证明 w = A[ f (k ) − kf ′(k )];(3 分)
(2)请证明净产出等于要素报酬总和,即wL + rK = F (K , AL) − δK;(3 分)
(3)经济增长的一个经验性事实是:资本的报酬率 r 基本不变,同时产出中分配给资本和劳动的比例也基本不变。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索罗经济是否表现出这样的经验性事实?在平衡增长路径上, w 的增长率是多少?(4 分)
2. 考虑一个生活 T 期的经济主体,其终生效用函数为u(C ),其中,u′(•) >0,u′′(•) ,初始财富为A 0 ,每期的消费量为Ct ,每期的收入为Y t ,其中利率为 0。那么,为什么政府的一次暂时性的减税对提高该经济主体消费量的作用微乎其微?请用永久收入假说解释。(10 分)
三、论述题(40 分)
1. 请对比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对于这次经济和金融危机,你认为应该
借鉴哪一种流派的观点来应对?请给出理由。若你认为存在有别于这两种流派的应对之
策,也请给出理由。(20 分)
2. 开放经济条件下主流宏观经济分析的基准模型一般都假设经济体为小型开放经济,如蒙
代尔-弗莱明模型,但在分析大国时需对该模型做出相应修正。试比较该模型用于分析
大国和小国经济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该模型对当前中国宏观政策调控的困境进
行分析。(20 分)
四、简答题(35 分)
1. 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不同的政策鼓励个人消费。一种政策是增
加消费者的收入,另一种政策是直接向消费者发放等值的购物券。这两种政策哪种更为
有效,为什么?(7 分)
2.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酝酿取消养路费而改征燃油税。试分析这一税制改革将对我国私家车
拥有者的消费支出产生何种影响。(7 分)
3. “两步收费制”和“搭配销售”是垄断企业经常采取的定价和销售策略,其目的是为了
尽可能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企业利润。请阐述这两种策略的具体内容、前提条件和二者
之间的联系。(7 分)
4. 为什么在长期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报酬总量等于社会所生产的产品总
量?(7 分)
5. 比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有何相同点和区别。(7 分)
五、计算题(35 分)
1. 根 据 人 们 的 实 际 观 察 , 消 费 者 对 两 种 商 品 的 需 求 分 别 为 x1 = 1/( p1 + p 2 ) ,
x2 = 1 /( p1 + p2 ) 。假定存在两组不同的价格 ( p1, p 2 ) 和 (q1, q2 ) :
(1)请分别写出在价格 ( p1 , p2 ) 条件下的需求是价格 ( q1 , q 2 ) 条件下的需求的直接显示偏
好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在价格 (q1, q2 ) 条件下的需求是价格 ( p1, p 2 ) 条件下的需求的直接
显示偏好的数学表达式;(5 分)
(2)如果上述两个表达式同时成立,所观察到的需求函数是否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消
费者在上述两种不同价格条件下的需求量是否会不同?(5 分)
2.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是一种负的外部性。假定某家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
MC = 4q ,其中 q 是企业的产量。企业造成的污染给社会带来的边际成本是 2q,企业
面对的市场需求是 p = 360 − q 。请求解:
(1)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产量和价格,以及社会的最优产量。(5 分)
(2)如果政府对每单元产品征收污染税,税率是多少才能使企业的产量与社会的最优产
量相一致?(5 分)
3. 假 定 某 个 寡 头 垄 断 的 行 业 内 存 在 两 个 厂 商 , 它 们 所 面 临 的 行 业 需 求 曲 线D = 120 − p ,各自的边际成本为 c1和c2 。
(1)假定 c1 = c2 = 0 ,请计算在市场出清条件下的市场均衡价格、两个厂商的各自产量和利润。(5 分)
(2)如果厂商 1 是“领导者”,厂商 2 是“追随者”,请计算市场的均衡价格、各自的产量和利润,并说明“先行者优势”的条件。(5 分)
(3)如果 c1 < c2 ,证明厂商 1 采取竞争策略将厂商 2 逐出市场是一种不可置信威胁。(5分)六、论述题(30 分)
1. 根据福利经济学定理阐述市场竞争、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15 分)
2. 什么是公共物品,它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请推导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公共物品的最优化配置所需满足的条件。(15 分
一、 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微观经济学部分(仅供参考)
(1) 从刺激个人消费的角度讲,发放等值的购物券比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更有效。 1 分)
(2) 原因:
增加的消费券由于不具备除消费以外的其它功能,尤其是不具有价值储藏功能,因此相当
于增加了消费函数中的消费的强制消费部分,该部分会引致消费的等额增加。(3 分)而如果
增加直接增加收入,则收入的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储蓄,其余部分才用于消费,并且消费遵循边
际消费递减规律,不断直接增加的收入可能会更多的转化为储蓄而不是消费,相当于增加了消
费函数中与收入有关的自主消费部分。(3 分)
2. 答案要点:
(1) 政府征收的养路费属于征收的类似许可证的固定费率,对于所有私有车的拥有者
都一视同仁,属于强制消费部分,基本不具备税收调节消费的功能。(3 分)
(2) 而燃油税则根据私家车的拥有者消费燃油的数量进行征收,并且同浮动的燃油价
格间接挂钩,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调节燃油消费行为的税收杠杆,有利于消费者形
成节约燃油的习惯和效果。(4 分)
3. 答案要点:
(1) 两部收费制是与价格歧视有关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价格歧视的一种定价制度,其包
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费,其与消费量无关,另一部分是与消费量有关的使用
费。说它与价格歧视有关,是由于两部收费也是为了获取消费者剩余,并且,若
厂商只面临一类消费者,则厂商实行两部收费,实质上等同于价格歧视。但是,
两部收费在面临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消费者时,就不等同于价格歧视,因为其只
能做到一物一价,或同类服务收取同样的价格。(3 分)
(2) 搭配销售是一种商品的购买条件是消费者必须购买指定的第二种商品而这第二种
商品或者是消费者不需要或者是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在其它地方购买。搭配销售使
企业能够有效的向较多使用搭售商品的顾客收取更高的价格,因此企业可以使用
搭配销售来实行价格歧视。(3 分)
(3) 二者都属于企业的非统一定价策略,并且都与实行价格歧视以更大可能的将消费
者剩余转换为企业利润的行为有关。(1 分)
4. 答案要点:
(1) 要素的价格是由要素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的,而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
衡下,厂商和消费者都被动地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而要素所有者按照市场形成
的要素价格获得收入,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 分)
(2) 而根据产品分配净尽定理的欧拉定理,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
取得的报酬正好等于社会所生产的总产品。(4 分)
5. 答案要点:
(1) 相同点:二者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市场失效行为。(3 分)
(2) 不同点:逆向选择是由于在商品或劳务市场上,交易的双方往往对于交易的对象
具有不对称的信息而引发的效率损失问题,是一种隐蔽信息问题,而且往往是由
一种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2 分)
道德风险则是指代理人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做手脚,对它的行动它的委托人可能难
以了解,是一种隐蔽行动问题,而且往往是一种事后的信息不对称。(2 分)
二、 计算题
1.(1)消费者在价格为(p1,p2)时购买的商品束为(1/ p1 +p2, 1/ p1 +p2),在价格为(q1,q2)
时购买的商品束为(1/q1+q2,1/q1+q2),如果在价格为(p1,p2)时(1/ p1 +p2, 1/ p1 +p2)是(1/q1+q2,
1/q1+q2)的直接显示偏好,则满足关系式:
p1 ×1/( p1 + p2 ) + p2 ×1/( p1 + p2 ) ≥ p1 ×1/(q1 + q2 ) + p2 ×1/(q1 + q2)
在这种情况下,若消费者总是在他能够购买的商品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商品束,则一定有
他对(1/ p1 +p2, 1/ p1 +p2)大于(1/q1+q2,1/q1+q2),即(1/ p1 +p2, 1/ p1 +p2)是(1/q1+q2,
1/q1+q2)的直接显示偏好。
同理:若价格为(q1,q2)时购买的商品束为(1/q1+q2,1/q1+q2)为(1/ p1 +p2, 1/ p1 +p2)
的直接显示偏好,则满足关系式:
q1 ×1/(q1 + q2 ) + q2 ×1/(q1 + q2 ) ≥ q1 ×1/( p1 + p2 ) + q2 ×1/( p1 + p2 )
(2)所谓显示偏好弱公理是指如果(x1,x2)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
和(y1,y2)是两个不同的商品束,则(y1,y2)就不可能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如果上述两个表达式同时成立,则我们可以证明(x1,x2)和(y1,y2)实际上是相同的
商品束,所观察到的需求函数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消费者在上述两种不同价格下的需求
量不会有所不同,否则必然违背显示偏好弱公理。
2.(1)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定价策略为:p=MC,即
360-q=4q,则 q=72,价格 p=360-q=288
社会最优产量满足条件 p=MC+社会成本,即
360-q=6q,则 q=360/7.
(2)使企业产量与社会最优产量相一致的污染税满足条件
p-t=MC,即 360-q-t=4q,将 q=360/7 带入,则 t=720/7(最优税率)。
3.(1)在假定 c1=c2=0 的条件下,市场的上的两个寡头垄断厂商的遵循的是古诺竞争,
则此时的市场产量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 2/3,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满足,p=MC,则完全竞
争时产量为 120,则在寡头条件下的市场均衡价格为 p=120-D=120-80=40,两个厂商每个
人的产量为 40,利润为 40*40=1600.
(2)而如果厂商 1 是“领导者”,厂商 2 是“追随者”,则最终的垄断解符合斯塔克尔伯
格解的情况,假设厂商 1 和 2 的产量分别为 q1 和 q2,则厂商 1 和厂商 2 的利润函数分别
为
π1 = ( p − c1 )q1 = (120 − q1 − q2 − c1 )q 1
π
2
= ( p − c2 )q
1
2
= (120 − q1
5
− q
2
− c2 )q
2
q2
= 50 +
6
c1
−
12
c2
1
1
1
5
1
7
p = 120− q1 − q2
= 120− (20 −
5 7
3
c1
−
6
c2) − (50 +
1 1
6
c1
−
12
c2 ) = 50 +
6
c1
+
12
c
2
π
1
= ( p − c1 )q1
= (50 −
6
c1 +
12
c2 )(20 −
3
c1
−
6
c2 )
π
2
= ( p − c2 )q
2
= (50 +
1
6
c1 −
5
12
c2 )(50 +
1
6
c1
−
5
12
c2 )
通过对厂商 2,求解 FOC 条件,得到厂商 2 的反应函数为 q2=60-0.5q1-0.5c2,将该式带入
3 6
6 12
将 q1 和 q2 带入行业需求函数,得到市场的均衡价格为
3 6 6 12 6 12
厂商 1 的利润为
6 12 3 6
6 12 6 12
先行者优势的条件必须满足条件领导者会把追随者的反应函数纳入自己的利润函数,然后
找寻自己最大利润的产量,必须满足条件 q1>q2,即 c2>2c1+120。
(3) 证明: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某些纳什均衡可能还有不可置信的威胁,也就是
说其不具备子博弈纳什均衡的特性,分析目前的问题,在阶段 1,厂商 1 可以选
择采取合作策略和竞争策略两种策略,在 c1<c2 条件下,如果厂商 1 采取竞争策
略将厂商 2 逐出市场,其定价必须定在比 c2 略低一点的位置,假设为 p*,在厂
商 1 选择该策略的情况下,此时如果厂商 2 的策略为放弃进入市场,则其利润为
0,而其若选择仍然进入市场,则厂商 2 的利润为负,此时厂商 2 选择不进入;而
如果厂商 1 采取合作策略,厂商 2 采取放弃进入的策略则其利润为 0,若采取进
i∈I +
商 2 进入的情况下,厂商 1 若仍选择竞争策略,则其利润必然略低于(c2-c1)
(120-c2),而如果选择合作,允许其进入,则其利润为π 1,在 c1<c2 的条件下,
后者必然大于前者,厂商 1 选择合作允许进入;在假定厂商 2 采用不进入的策略,
厂商 1 的最优策略要么是采取合作要么采取竞争的策略,但合作策略是其最优策
略,综上因此(竞争,不进入)的策略组合不具有子博弈纳什均衡的特性,是一种不可置信的威胁,仅有纳什均衡(合作,进入)具备子博弈纳什均衡的性质。
三、
论述题
1.
答案要点:
(1)市场竞争实现的均衡是瓦尔拉斯均衡配置,体现效率的基本准则是帕累托有效原则,
而这些都与公平无关,公平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合意性,属于经济学中的规范问题,是与
分配相关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福利标准(5 分)
(2)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瓦尔拉斯均衡配置必然是帕累托有效
i∈I +
且严格递增的,则每一种瓦尔拉斯均衡配置都是帕累托有效的。(5 分)
(3)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帕累托有效可以通过瓦尔拉斯式的竞争性均衡来实现,其
回答的问题是市场机制如果再加上适当的再分配,可以实现一种想要的帕累托有效配置。
其中的适当的再分配可以通过交互来实现,隐含了价格的功能。但帕累托有效并不是社会
最优的标准,其回避了公平等规范问题。(5 分)
2.(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其是指可以让一群人同时消费的物品,而私人品在任
何时候只能为一个使用者提供效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5 分)
(2)如果物品是公共物品,两个消费者共同消费总产出,增加任何一单位产出,带来
的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这一单位产品给两个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收益之和,因此社会需求曲线应由
两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纵向加总得出(如图 1 所示)。产出为 OR 时,边际社会成本 RM(这
里生产没有负的外部性,社会成本即厂商的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 OT(OL+ON),因
此,OR 必然是有效产出。(5 分)
图 1 公共物品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对于私人物品,有效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都等于产品生产的边际
成本;而对于公共物品,有效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是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等于边际成本。
但是,如果消费者认为他们的支付取决于他们显示的偏好,他们就有激励采取策略性行为,隐
瞒自己的真实偏好,以图搭乘便车(Free Ride)。(5 分)
一、(1)答案要点:
宏观经济学部分(仅供参考)
费雪基于 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状况于 1933 年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这一理
论认为在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企业家追求利润,会“过度负债”,当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家
为了清偿负债会降价倾销商品导致物价水平下跌即通货紧缩。费雪认为这种状况会使企业利润
水平下降,甚至破产;会增加失业,使人们产生悲观心理和丧失信心;会使人们更多地窖藏货
币,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会使名义利率下降真实利率上升,从而使贷者不愿贷、借者不敢借;
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状况;这样,欠债越多的就变卖得越多,变卖得越
多就使自己的资产越贬值,自己的资产越贬值,负债就越重,最终导致“债务越还越多”,意
思是资产对负债的支撑力缩小,不堪负重。费雪认为这种状况一直要到物价上升,重新拉大利
润空间为止。
(2)答案要点:
在 70 年代经济滞胀时期,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经济计量模型得预测性和解释力崩溃了,
它们的表现很令人失望, 原因在于模型中控制结构方程的参数发生了变化。于是这种局面使
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者面临多元困境,因为本质上它的任务是从他认为描述了经济稳定结构的
时间序列数据和回归分析中得出系数值,事实上模拟操作的目的,在于参照不变参数来比较可
供选择的政策措施,然而,这种理论受到理性预期理论的挑战,因为它认为政策制度的改变会
改变个人对政策的反应方式,同时改变了的反应方式又与基础参数的改变结合一起。给那些对
应于政策制度并非不变的系数强加一个系数值,使很多早期的的经济计量模拟变得无效。这种
深刻的洞察就是以卢卡斯(Lucas 1976)命名的所谓的卢卡斯批判,它是理性预期革命理论较
为持久的贡献之一。
卢卡斯批判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
影响的观点。卢卡斯指出,由于人们在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
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就是说,他们要估
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
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
的,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3)答案要点: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
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
线,由英国经济学家 W·菲利普斯于 1958 年在《1861-1957 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
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
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
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短期内,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此消彼涨的交替关系,因此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来说,是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选择,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控制在“临界点”以内
的安全范围内。但是在长期内表现为一条呈正相关的曲线。这里的长期与短期,不是一个时间
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看预期是否正确,通货膨胀预期是否能全部进入工资合同。不是,
就是短期;是,就是长期。因为在长期内,预期完全进入工资合同,产出完全由生产率决定,
而与任何名义值无关,因此长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现为不同的形状。
(4) 答案要点:
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经验上都不太明确。替代效应总是
倾向于提高储蓄,减少消费,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净借方的储蓄而降低净贷方的储蓄,利
率提高的总效应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那一个占优势。高利率会提高消费的现在价格
——相对于未来价格来说(替代效应),从而刺激储蓄增加。但是,如果家庭是净贷方,
那么利率提高也会使其一生的收入增加,从而使消费增加,储蓄降低(收入效应)。通常
认为,替代效用要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储蓄对利率提高会有正的反应。一些经验证据支
持这个论点,但是这个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终结性的。
利用费雪模型考虑,则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增加了第二期的消费,但对第一期消
费有相反的影响,即既可能降低也可能增加第一期消费。
(5)答案要点:
银行在配置金融资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它作为那些想把收入储蓄起来
和那些有有利投资项目但需要借贷投资的人之间的中介服务。当银行不能偿还债务或接近
于这种状况时,它们就不能起到这种职能,这时就会出现信贷紧缩。
当一些可能的投资者被拒绝信贷时,每一利率下的投资品需求都会减少,结果是 IS
曲线的紧缩性移动,这又引起总需求减少,并减少了生产和就业。由此,银行危机经常处
于短期经济波动的中心。
二、计算
(1)由于 F(K, AL) = ALf (K / AL) ,则,
w = ∂F (K, AL) / ∂L = ∂[ ALf (K / AL)]/ ∂L = A[ f (k) − kf
′
(k)]……[a]
′
(2) r = ∂F(K, AL) / ∂K − δ
= ∂[ ALf (K / AL)]/ ∂K − δ =
f
(k) − δ ………[b]
将[a]、[b]带入 wL + rK 化简可得。
(3)由于 r = f ′(k) − δ ,且 δ 为常数,同时 k 在均衡增长路径上也是常数,因此 r 不变。
Y f (k )
本报酬在总产出中的比例不变。由于总产出不变,劳动报酬的比例也不变。
w = A[ f (k) − kf ′(k )],且 r = f ′(k) − δ ,在均衡增长路径上,显然: w 和 r 的增长率分
别为 g(技术进步率)和 0。
2:预算约束为:
∑
t=1
Ct
≤ A0
+
∑
t=1
Yt
,
构建拉格朗日式子为:
L = ∑ u(Ct ) + λ( A0 +
t =1
∑
t=1
Yt −
∑
t=1
Ct )
t因此, C1 = C2 = L = CT ,进而得到 Ct
=
1
T
( A0
+
∑
t=1
Yt ) ,对于 t = 1,L,T 。
C
G
t
若 政 府 的 一 次 暂 时 性 的 减 税 使 得 这 一 期 经 济 主 体 的 收 入 增 加 了
T t=1 T
G , 则
和
三、 1)蒙代尔-弗莱明基准模型:20 世纪 60 年代,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
J.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s)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Mundell-Fleming Model 模型,简称 M-F 模型),即通常所说的经典 M-F 模型。
相同点:
该模型指出,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
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
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
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
一般讨论两国模型为例:
模型内的四个市场
第一国的国内商品市场
第二国的国内商品市场
资本市场(利率 r)
外汇市场(汇率 w)
模型内主要函数
两国的投资 I1(r)和 I2(r)
第一国的经常项目余额 B1(Y1, Y2, w)
两国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L1(Y1, r)和 L2(Y2, r)
涉及变量:
内生变量
两国总产出 Y1 和 Y2
利率 r
汇率 w
外生变量
两国名义货币供给 M(因价格水平 P 假设为固定,所以实际货币供给 M/P 也是
外生变量)
两国的自发性支出 A1 和 A2 (4 分)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的是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形,资本完全流动意味着资产所有
者认为国内证券与国外证券之间可以完全替代。因此,只要国内利率超过国外利率就会吸
引资本大量流入;或者只要国内利率低于国外利率,就会使资产所有者抛售国内资产,引
起大量资本外流。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着重分析了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前提之下财政、货币
政策的不同效应。其核心结论如下:
1.固定汇率制下的情形
在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使得货币政策无力影响收入水平,只能
影响储备水平;而财政政策在影响收入方面则变得更有效力,因为它所造成的资本流入增
加了货币供给量,从而避免了利率上升对收入增长的负作用。
2.引入浮动汇率制下的情形
(1)货币政策-无论在哪种资本流动性假设下,货币政策在提高收入方面都比固
定汇率制下更加有效 。
(2)财政政策-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形下,浮动汇率下收入的增长大于固定汇
率下的收入增量;在有限资本流动性的情形下,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影响仍然有效,但是收
入的增长幅度小于固定汇率制下情形;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形下,财政政策对于刺
激收入增长是无能为力的。(4 分)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影响世界利率。比如在弹性汇率制下,
对大国来讲,世界利率不能作为既定。在大国进行财政扩张的时候,世界利率将会提高。
在这种情形下,财政政策的扩张性效应没有完全被货币升值抵消。大国的货币扩张会使国
内利率和世界利率同时出现下降。大国政策往往需要国际之间的政策协调(4 分)
1.
2.
中国的宏观政策调控困境:中国的宏观经济现实分析:经济的内外失衡严重,资本项目的管制,贸易和资本项
目的双顺差,高额的外汇储备,近乎固定的汇率制度、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致的经济
下滑风险等等(4 分)
运用 krugman 的不可能三角和政策搭配的丁伯根原则分析中国政策目标和政策工
具的关系,进而阐释目前政策困境的必然性,包括货币政策的无效性,财政政策的
的潜在危害,以及汇率政策调整的困境。(4 分)。
3: 新古典主义
基本假定——理性人、市场出清、自然率、理性预期。
主要观点——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无效。
新凯恩斯主义
基本假定——吸收了新古典的理性人、理性预期假设,但是摒弃了自然率、市场出清假设,
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
主要观点——认为卢卡斯批判不恰当,质疑李嘉图论断,认为挤出效应是有条件限
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依然有效,因此主张政府干预。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祎丹老师分析:历年真题是考博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考博的专业课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看清楚条条框框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加以灵活运用。有一些知识点甚至可以自己总结后再记忆。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给大家推荐育明教育汇编的考博新攻略(包含复习规划、历年真题、答案解析、背诵版笔记和模拟试题等),同时结合育明教育辅导班老师的辅导,这样复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