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
育明教育解析:正如前所述,公共行政的三大支柱之一,即“公共财政”。当今每个政府部门都有两大权力,一是“人事权”这个一般由党委(书记)来掌握,例如党中央书记、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二是“财政权”,这个一般由行政一把手来掌握,例如总理、省长、市长、县长。行政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公共财政是政府里流淌的血液。
12.1 考点、难点、热点归纳
【考点1】公共财政职能
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在经济和社会中所固有的功能,是政府活动对经济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的高度概括。它既表现为公共财政的作用,也表现为公共财政的职责或责任。
【考点2】公共财政的涵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名解)
(一)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如国防、社会治安等;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1、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
2、排他性: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某种私人商品和服务后,他人就不能享有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3、非竞争性:是指同一单位产品,一个人享用时,如果其他人同时享用,不会降低使用者的效用。
4、非排他性:指一个人使用某种物品时,不能拍粗其他人从该物品中获得效用。
(二)公共财政的涵义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从市场上取得收入,并将这些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的活动。
【考点3】公共财政的职能(北大2007、2009简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简答)
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 ,使政府介入和干预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为了弥补或纠正市场失灵,要求政府从多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以达到社会资源配置合理,收入分配公平及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
公共财政是政府弥补或纠正市场失灵是极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以达到社会资源配置合理,收入分配公平及经济稳定发展。因此公共财政具有以下三大职能:
( 1 )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组合、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以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的。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就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由政府直接介入市场,通过自身的财政收支活动,主动干预资源流向,来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最终实现全社会的最优效率状态。一般来说,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等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
( 2 )收入分配职能。公共财政的分配职能,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由市场机制建立的分配格局,使之达到社会认为的“公平”和“公正”的分配格局。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求投入和产出相对称,可以由平等竞争条件下的等价交换来实现。但由于市场经济不能避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不公,这就涉及到了社会公平问题,因此需要政府来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一般来说,为了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政府可采取的财政措施主要包括按照支付能力原则设计的税收制度和按照受益能力(条件)原则设计的转移支付制度。
( 3 )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公共财政的经济稳定发展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目的。经验证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必然会出现经济的不稳定,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以消除经济中的过大波动,使之能够相对稳定地发展。经济发展并不仅仅指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涵义比经济增长要广,其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良性变化。
【考点4】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分类:
1、单式预算
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各类财政资金安收入和支出类别统一在一个计划表格中加以反映和计算,它是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
2、复式预算
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各类财政资金按经济性质不同,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中加以反映和计算。
3、增量预算
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上一个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财政年度的发展情况而递增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4、零基预算 (北大2009名解)
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新财政年度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而不考虑上一财政年度各项支出基数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考点5】国家预算的原则(北大2008简答)
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在选择预算形式和编制预算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财政计划的方针。
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
【考点6】公共财政支出及分类
(一)公共财政支出指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收入有计划的进行分配和使用,转化为政府实现其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或其他支出的过程。它不仅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还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二)公共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其是否有直接补偿,公共财政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实现各种职能而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财政资金,它体现各级政府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直接影响全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根据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通过特定的方式向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单方面转移的财政资金,它是一种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无偿支付。
2、按公共财政支出的项目,它可以分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支农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及价格补贴支出等。
3、按国家职能,公共财政可以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4、按公共财政支出与再生产的关系,它还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5、按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它可以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
【考点7】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
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是指政府在安排组织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1、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是指通过公共财政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使整个社会的效益最大化,即由于某项财政支出而获得的社会效益应当超过其社会总成本。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
3、稳定原则。稳定原则是指公共财政支出应当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
【考点8】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一)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
有两个指标可以衡量公共财政活动的规模,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后者比前者更能说明实际情况,这是因为财政支出通过它的规模和机构,可以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结构,而且财政支出更能全面准确的反映财政对宏观运行的调控能力。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
1、宏观因素:
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社会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
2、微观因素:
福利经济学对财政支出增长的分析主要从微观角度进行的,它采用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将市场有效供给原理运用到政府公共物品供应中,通过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变量,如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成本和价格、公共物品的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等,来分析和研究财政支出规模。
(二)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
公共财政的支出的结构与政府的职能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与此相对应,公共财政支出也就形成了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在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方面,按照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方针,有保有压,保障公共支出,压缩一般开支,向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倾斜,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主要包括:
1、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支出扶持力度。
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4、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
【考点9】公共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就是针对支付确立的政策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的现值,通过分析,选择除最优的财政支出方案。
【考点10】公共财政收入
公共财政收入指支付为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自家庭、企业所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的总和,包括税收收入、公债收入、公费收入、收费收入、国有企业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
【考点11】国家税收
(一)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
(二)税收的原则
税收原则是指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公平原则。
效益原则。
(三)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即税收制度的经济含义,是指按一定税收原则所设计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税种的配置、税源的选择及税率的设计。
【考点12】公共财政政策的类型及效果
育明教育解析:考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时政府的财政政策。
( 一)财政政策的类型。
宏观政策的目标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宏观财政政策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财政政策作用方式,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a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那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主要表现为税收的自动变化和政府的转移支付。
b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那些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作用的政策。
2、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将其分为扩展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a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收入和扩大财政支出,特别是扩大投资性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
b .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
c .均衡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是指为一种保持财政平衡的政策,使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总量对比关系对社会总需求保持中性关系,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性效应。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针对经济周期进行反向调节,其效果表现为:通过调节减轻经济波动,保持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经济扩张阶段,抑制总需求扩张,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在经济萧条阶段,缓解经济紧缩,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由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存在着时滞的问题,而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不确定性,在实践中财政政策的效果会有所降低。
2、扩展性、紧缩性均衡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针对社会需求进行调解,其效果各有不同,主要表现在:
a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表现为:当社会总需求明显不足时,可以缩小甚至平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差额。而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是平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以,在减税和增加支出并举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
b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果表现为:在社会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而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所以在增收与减支同时并举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会产生财政盈余。
c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果表现为: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不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或紧缩的影响,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