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5)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丹纳《艺术与哲学》
托夫勒 《第三次浪潮》
★《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下)
★★马丁·艾斯林《荒诞派戏剧》
外国文学暨戏剧(20)
剧本(16)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
拉辛《安德洛玛刻》
莫里哀《恨世者》
★★歌德《浮士德》
易卜生《群鬼》
★易卜生《布朗德》
★★霍普特曼《沉钟》
★★梅特林克《闯入者》
★王尔德《莎乐美》
★★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
布莱希特《三角钱的歌剧》
迪伦马特《物理学家》
★★萨特《苍蝇》
奥凯西《犁与星》
★韦斯《马拉·萨德》
尤奈斯库《椅子》
小说(4)
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雨果《悲惨世界》
卡夫卡《变形记》
中国现当代话剧与文学(14)
剧本(14)
丁西林《三块钱国币》
曹禺《胆剑篇》
曹禺《王昭君》
陈白尘《结婚进行曲》
陈白尘《大风歌》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
★宗福先《于无声处》
赵国庆《救救她》
谢民《我为什么死了》
沙叶新《陈毅市长》
李龙云《小井胡同》
李龙云《撒满月光的荒原》
★高行健《车站》
★马中骏、贾鸿源 《屋外有热流》
现当代小说散文诗歌(15)
小说(15)
韩少功《马桥词典》
阿城《孩子王》
阿城《棋王》
莫言《红高粱》
★史铁生《老屋手记》(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王小波《黄金时代》
贾平凹《浮躁》
苏童《红粉》
★余华《活着》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述平《有话好好说》
中国古典戏曲暨文学(11)
戏曲剧本(3)
★★汤显祖(明)《牡丹亭》
★★孔尚任(清)《桃花扇》
★★洪升(清)《长生殿》
文学作品(5)
《诗经》
杨之(北魏)《洛阳伽蓝记》
瞿佑(明)《剪灯新话》
论著(3)
★★李渔(清)《闲情偶遇》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中国文学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电影艺术(23)
史论(3)
★巴赞(法)《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尼·布朗(美)《电影理论史评》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温斯顿(美)《从小说到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影片(20)
白景瑞(中国台湾)《家在台北》1969
约·施莱辛格(美)《午夜牛郎》1969
★★沙夫纳(美)《巴顿将军》1970
★★库布里克(美)《发条桔子》1971
达米亚尼(意)《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1971
罗斯托茨基(前苏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
贝尔托鲁奇(意)《巴黎最后的探戈》1972
★科波拉(美)《教父》1972
★★马·杜拉(法)《印度之歌》1974
★★波兰斯基(美)《唐人街》1974
科波拉(美)《谈话》1974
★熊井启(日)《望乡》1974
斯皮尔伯格(美)《大白鲨》1975
施隆多夫(德)《丧失了名誉的卡捷琳娜》1975
★★福尔曼(美)《飞越疯人院》1975
大岛堵(法、日)《感官王国》1976
★★斯科西斯(美)《出租车司机》1976
★★罗斯托茨基(前苏联)《白比姆黑耳朵》1977
★佐藤纯弥(日)《人的证明》1978
★★西米诺(美)《猎鹿人》1978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理论(4)
劳逊《戏剧与电 影的编剧理论与技巧》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朱狄《原始文化研究》
万同林《殉道者 ——胡风及其同仁们》
外国文学暨戏剧(13)
剧本(10)
★★ 莎士比亚《麦克白》
★★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 席勒《阴谋与爱情》
★★ 易卜生《培尔·金特》
★ 契诃夫《三姊妹》
★ 皮兰德娄《亨利四世》
★ 布莱斯特《四川好人》
奥尼尔《安娜桂斯蒂》
★ 萨特《禁闭》
弗里施《安道尔》
小说(3)
加缪《局外人》
《海明威短篇小说选》
艾略特《荒原》(诗歌)
中国现当代话剧与文学(28)
剧本(13)
★魏敏、孟冰、李冬青、林朗《红白喜事》
王正《双人浪漫曲》
孙惠柱、张马力《挂在墙上的老B》
★刘树纲《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
王培公、王贵《WN(我们)》
★★陈子度、杨健、朱小平《桑树坪纪事》
李杰《田野又是青纱帐》
★李杰《古塔街》
郝国忱《榆树屯风情》
★★锦云《狗儿爷涅磐》
锦云《阮玲玉》
沈虹光《五二班日记》
沈虹光《同船共渡》
小说(15)
张炜《古船》
★史铁生《务虚笔记》
王朔《过把瘾就死》
★苏童《妻妾成群》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刘震云《一地鸡毛》
刘醒龙《分享艰难》
谈歌《大厂》
刘恒《贫嘴张大民福生活》
中国古典文学(13)
戏曲剧本(3)
★李玉(清)《清忠谱》
★李渔(清)《风筝误》
方成陪(清)《雷峰塔》
古典小说(5)
★冯梦龙(明)《喻世明言》
★冯梦龙(明)《警世通言》
★冯梦龙(明)《醒世恒言》
吴敬梓《儒林外史》
文论(5)
★段安节(唐)《乐府杂录》
钟嗣成(元)《录鬼簿》
钟嗣成(元)《青楼集》
电影艺术(22)
影片(22)
★★本顿(美)《克莱默夫妇》1979
达涅里亚(前苏联)《秋天的马拉松》1979
★★法斯宾德(德)《玛利亚·布劳恩的婚礼》
★★科波拉(美)《现代启示录》1979
★★施隆多夫(德)《铁皮鼓》1979
★★卡·莱兹(英)《法国中尉的女人》1981
★★埃德尔(德)《柏林地铁的孩子》1981
★★梁赞诺夫(苏)《两个人的车站》1982
★★莱兹曼(前苏联)《个人生活》1982
★★罗·贝可夫(前苏联)《丑八怪》1983
★★今村昌平(日)《酋山节考》1983
叶甫图申科(前苏联)《幼儿园》1984
严浩(中国香港)《似水流年》1984
陈凯歌(中国)《黄土地》1984
阿布拉泽(前苏联)《悔悟》1984
田壮壮(中国)《盗马贼》1984
福尔曼(美)《莫扎特传》1984
张军钊(中国)《一个与八个》1984
莱昂内(美)《美国往事》
★艾弗里(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85
沙赫纳扎罗夫(前苏联)《小信差》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