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博真题 > 2009-2015年北京大学中共党史考研真题解析

2009-2015年北京大学中共党史考研真题解析

时间:2015-06-20     来源:育明考研济南分校     作者:苏老师      点击量:1322

2009年政治学原理

()名词解释

1.治理

    1)治理是一个比政府更为宽泛的概念,广而言之,它指协调社会生活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因此,政府可被视为包括在治理中的组织形式之一,换言之,没有政府的治理是可能的。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来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求,它旨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汇总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的增进公共利益。

    2)治理的主要模式包括市场、等级、网络和社区。市场利用供求力量建构的价格机制来协调社会生活;等级,包括官僚制和政府组织的传统形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来发挥作用;网络,作为一种平面的组织形式,以实质上平等的行动者或社会机构之间的非正式关系为特征;社区式的治理模式通过社区治理在国家最小干预的情况下结界社区面对的共同问题,从过程的角度来理解为宏观上驾驶和控制和及微观上的参与、互动、协商。通常认为,治理有以下四个特征:

A.治理不是一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D.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3)治理的最高境界是善治。它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和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一种新的关系,是二者的最佳状态。善治的过程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民间社会是其现实基础,其基本要素包括:合法性(legitimacy)、透明性(transparency)、法治(rule of law)、责任性(accountability)、回应性(responsiveness)、有效(effectiveness)、参与(cicil participation)、稳定(Stability)、廉洁(cleanness)、公正(justice)。

2.个人主义

    (1)个人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法文“individualisme”,它是欧洲对法国大革命及其精神渊源——启蒙思想反思的产物。

    (2)个人主义的核心是本体论的个人主义,其经典阐述者是托马斯·霍布斯。其内涵在于,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个人是本源,社会是派生的,社会、国家是个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某种权利或利益而组成的认为的机构。

    (3)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则是关于知识本体的学说,其核心是强调认识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真理。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对此作了充分的阐述。

    (4)伦理个人主义的核心则是否定道德的绝对性,强调道德在本质上是个人的。霍布斯、功利主义者、克尔凯郭尔、尼采等均在不同层面上对此作了阐发。

    (5)宗教个人主义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的宗教命运负责,个人有权以他自己的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直接建立与上帝的联系,而不需要通过某种中介机构。韦伯认为,新教与天主教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个人主义的,后者是集体主义的。

    (6)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宗教的个人主义为政治、经济的个人主义奠定了基础。他们一起又构成了自由主义的基础。卢卡斯在《个人主义:分析与批判》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较好的梳理。

3.政治制度

(1)制度是组织人们共同生活、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一系列规则,也即它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一套完整的制度应包括准入规则、游戏规则和奖惩规则。“准入规则”决定了什么人可以进入游戏比赛进程;“游戏规则”决定了参与游戏比赛的各种行为主体应如何行动;“奖惩规则”决定了对于遵守或打破游戏规则的人的奖励和惩罚办法以及游戏比赛结束以后分配奖品的办法。

(2)政治制度则是基于一定规则和程序之上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长期稳定的安排,它体现为各种明确的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具有正式和合法的特点,通常被视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3) 政治制度的意义在于以下几方面:

A.政治制度是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基本规则;

B.政治制度作为政治生活中较为固定的安排,是人们长期政治实践的产物;

C.政治制度是一种比较正式的合法规则,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

D.政治制度的功能就在于规定和形成政治秩序,政治制度是解决冲突、维持政治共同体的基本手段。

(4)依据国家组织形式,可将政治制度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按照政府组织形式,可将政治制度分为总统制和议会制;政党制度通常可分为一党制、两党制、一党独大制;选举制度则有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等。

4.政治管理

(1)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从社会政治关系内在的要求看,它主要包括政治统治行为、政治管理行为、政治参与行为。

(2)政治管理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与之不同的是,政治统治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

(3)一方面,政治管理实现这一利益和要求的方式和意义是独特的:首先,它是通过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来实现政治权利主体的利益和要求;其次,政治权利主体是通过协调不同利益矛盾,规范和制约在此基础上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来实现其利益和要求的;另一方面,政治管理行为的指向是社会利益矛盾和社会共同利益要求,从而解决权力制约关系的内在矛盾。

5.民粹主义

(1)民粹主义概念的模糊性,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所具有的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

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它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的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力量,从根本上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政治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平民化变成为民粹主义政治运动的本质特征,故而,所有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都带有民粹主义的性质;

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而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2)民粹主义运动有三次高潮:

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农民试图控制当地政府的激进行为,俄国知识分子和东欧农民强烈要求平均地权;

20世纪60-70S,民粹主义的旋风差不多刮遍了世界五大洲,拉丁美洲的庇隆和阿连德等人领导民族复兴运动;

20世纪80-90年代,民粹主义在东西两个半球,尤其是在东欧和北美复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简答

1.宽容对现代政治生活的意义

育明考研状元解析:

宽容是指对不同观点和不同意见的自制和忍让,它不同于纵容或冷漠,纵容是一种允许他人随心所欲而行事的社会态度,它即可能出于道德上的不关心,也可能出于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宽容建立在两个独立的道德判读的基础之上:1)不同意某类或某套观念;2)刻意拒绝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它并非简单的忍受不可改变的事实,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不干涉,它意味着通过道德的榜样或理性的说法去努力影响别人。

宽容有时被分为积极宽容和消极宽容。前者鼓励多样性和多元化,后者意味着被动地接受多样性或采取“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态度,宽容是相互冲突的观念和立场之间互相理解,彼此允许存在并力求说服和影响对方的行为态度,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彼此承认不同意见和立场好似可以理解的;

彼此能文明(辩论而非暴力)对待不同意见和立场

三种行为选项:必须合作时,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合作;发生争议时,本着理性说服的原则影响对方;不能合作市,本着“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原则互补干涉;

宽容是自由主义的一个核心原则,也是自由民主制的主要价值之一。自由主义者通常视之为保障个人自由和繁荣社会的手段。洛克在《论宗教宽容》中极力捍卫宽容,尤其是宗教宽容,他指出国家无权插手“人的灵魂事务”,他坚信人类理性并强调,真理只有在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之间的自由竞争才能出现,密尔是之为个人自由的一个方面,认为它有助于增进辩论,促进社会智力和道德的发展。

宽容是有限度的,为防止宽容导致的不宽容,自由主义者也承认这一点,这或许就为取缔那些反对宪法和挑战“重叠共识”的政党提供了辩护。

对宽容的忧虑包括:

它或许高估了人类理性和人们抵制恶劣观念的能力;

它可能允许持进攻性思想的团体(如种族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合法活动并获得尊重

它削弱了社会,因为它使社会难以发展起共享的价值和共同的文化。

2.路径依赖及其对政治学研究的意义

育明考研状元解析:

1)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路径依赖理论意味着制度变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延续性的。恰如休谟所说,传统、文化、习俗等对一个社会的变迁具有不可动摇的作用。

3)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看,路径依赖理论论证了俞可平“增量民主”理论的重要性。中国正在或将要进行的民主建设和政治改革必须有足够的“存量”:充分的经济、政治基础,既定的社会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等;这种改革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形成新的增长。这种新的“增量”,不是对“存量”的简单数量增长,而是性质上的突破。

4)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路径依赖理论与林德布罗姆的渐进主义决策模型不谋而合。政策不是分析的结果,而是互动的结果,因而,决策过程是决策参与者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决策过程同时也是政治过程。决策的互动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谓的渐进过程,就是在有关决策参与者的同意的基础之上,选择比较中庸的、能够为所有人都接受的方案,然后在目前同意的基础上在逐步前进,直至一项政策的最终形成

5)从预算政治学的角度来看,路径依赖理论与威达夫斯基的渐进预算理论是相契合的。渐进预算的基本命题是“预算的做出是渐进的,而不是全面的。一个简单的智慧是,支出机构决不会在每个预算年度里根据现有项目的价值和替代项目的价值来积极地评估所有的方案。相反地,支出机构的预算要求都是建立在上一年的预算基础之上,并特别关注边际上的增加和减少”。

3.比较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

育明考研状元解析:

多元主义理论形成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建立在自由思想和价值的基础上,强调权力应当在许多竞争机构和集团之间扩散性分布;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理论,它突出多元组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提供了国家中心主义之外的另一种解释。    

多元主义理论对现实主义夸大民族国家和权力政治的作用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国际政治的“混合行为主体模式”,在肯定民族国家间政府作用的同时,强调国际政治由广泛的利益组织和团体所形成,认为现实主义的核心——主权——应该被更为中性的自治概念所取代。根据多元主义的模式,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一个互相制约的结构框架下运行,这就使得国家决策更多的是多元利益集团实际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理性地追求国家利益的产物。

作为一种民主理论,多元主义与精英主义有以下区别:

1)精英主义认为民主是精英集团通过竞取选票来实施统治,而多元民主否认一个单一的统治精英集团的存在;

2)精英主义认为公民的作用仅限于定期参加选举,而多元民主认为在两次选举期间利益集团和公民的其他形式的政治参与对民主来说十分重要;

3)多元民主认为精英并非一个固定的集团,权力集中于某一政治精英也并非不可避免

作为一种权力分配理论,多元主义是对精英主义的反动。多元主义者对权力精英统治美国的反驳:

1)权力分化:他们不同意“精英意见一致”这个概念,相反,他们认为掌权的个人和集团之间是存在分歧和有竞争性的,决策是利益集团讨价还价的结果;

2)选举责任:达尔认为“当选官员在决定采取或反对什么政策时常把实际的或想象的选民偏好记在脑中”,此外,沉默的大多数并不直接影响决定,但积极的利益集团却可以,但沉默的大多数却能间接影响官员们,即使公众沉默,官员们仍会努力避免做出会激怒人们的决定。

3)利益集团:以两种方式影响政治:一是通过提供工作人员、特殊技能、设备、资金和广告宣传来帮助同情他们目标的获选人;二是威胁他们选区的稳定;

4)横切分裂:个人有可能属于或认同多个集团,也即他们有“重叠的成员身份”(横切分裂),这有助于集团之间自由互动、保持团结。

(三)论述

1.结合国际现实,谈谈控制国家的制度.

育明考研状元解析:

1)所谓控制国家,实为宪政。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宪政史》一书中对西方宪政主义的演变作了详尽的分析。

2)宪政就是通过宪法和法律确立与维持对社会政治行为和政府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安排。我国宪法学家张友渔先生曾经指出:所谓宪政,就是拿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以及政府和人民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使政府和人民都在这些规定之下,享受应享受的权利,负担应负担的义务,无论谁都不许违反和超越这些规定而自由行动的这样一种政治形态。因此,宪政主要关涉两种关系:A.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即权力与权利的关系;B.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即权力与权力的关系。在前一种关系中,宪政要求对政府权力进行法律限制,以免政府滥用权力,侵害公民权利;在后一种关系中,宪政要求政府内部权力平衡制约,以免个别权力独大而走向专制"所以,宪政的核心可以理解为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即限制公权与保障私权。

3)从民主宪政制度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实行宪政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废除或防止专制独裁,保障公民权利自由。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宪法和法律应明确规定三项内容:A.政府权力的产生和运行方式,本着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原则,尽可能使权力分开并互相制约以防止专权;B.公民权利范围,本着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原则,通过让公民行使选举权、言论、集会等自由权以及广泛的监督权,保证公民对政府的有效控制;C.社会组织(包括政党和一切政治和非政治性社会团体)的平等法律地位,本着社会自治和自主的原则,允许其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争取和实现自己的团体利益"。

4)宪政以良好的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限制政府权力、规制社会行为、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至今,宪法至上原则、公民权利(包括财产权)不可侵犯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法治主义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有限政府原则等,被认为是民主宪政的基本原则,而代议制政府制度、普选制度、竞争性政党制度、选举与任命相结合的人事制度以及广泛的社会监督制度等,被认为是民主宪政的核心制度。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民主宪政在限制政府行为和约束社会行为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首先,在限制和约束社会行为方面,尽管目前大多数国家信奉人民主权,也不同程度地推行普选制,但选民的权力受到了种种限制,公民个体的行为和社团组织的活动,都依法受到约束。其次,在限制和约束政府行为方面,民主宪政保证个人权利高于政府,不受政府侵犯;通过代议制的混合政府实现权力制约和平衡;通过培育自治的市民社会和健康的市场,抵制来自国家政权可能的威胁和压迫;通过竞争性的政党制度,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实施有效监督。

5)民主宪政的制度设计尤其关注对公共权力的运行。除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赋予公民对公共权力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招聘”和“辞退”权力外,在公共管理机关的制度设计中,谋求“制”与“动”的平衡,即议会与行政机关、上院与下院、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实现“加速”(accelerator)与“点刹”(brake)的平衡,以保证公共管理机器不至于偏离轨道太远。

2.社群主义、第三条道路、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治理、社会资本之间的联系。

育明考研状元解析:

(1)社群主义,又被译为“共同体主义”,其基本信念在于:自我或个人是通过共同体造就的,即个人是由其所属并由此获得尊重与关注的共同体所塑造的,不存在“无拘束的自我”(unencumbered selves)。20世纪80-90年代,社群主义发展成一种政治哲学,它继承了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滕尼斯等人的理论传统,回应了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其代表有麦金泰尔、桑德尔、沃尔择、泰勒等。其哲学基础是,目的和价值优先于自我并规定着自我,善优先于正义,公益优先于个人权利;其权利理论表现为反对道德权利而主张法律权利,倡导积极权利(个人要求国家采取积极行为的权利)和集体权利;其公益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美德,在此过程中实现一种善良的生活;其国家理论指为了社群的共同的善,必须拒绝中立原则;为了国家的“公益政治”,必须放弃自由主义的“中立政治”。

(2)“第三条道路”有许多不精确的表述,原因是它综合了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传统,按目前流行的说法,它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新社会民主主义和后社会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主张在国家社会主义(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和市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之外寻找新的政策支柱。

(3)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概念强调其民间性,即公民社会主要指保护公民权利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民间组织和机构;社会学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概念强调它的中间性,即公民社会是介于国家和家庭、企业之间的中间领域。一般而言,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包括NGO、公民的志愿性组织、协会、利益团体等,它们又被称为“第三部门”。民间组织或公民社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体,离开民间组织就无所谓公民社会,其特点为非官方性、独立性、自愿性。

(4)治理是一个比政府更为宽泛的概念,广而言之,它指协调社会生活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因此,政府可被视为包括在治理中的组织形式之一,换言之,没有政府的治理是可能的。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来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求,它旨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汇总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的增进公共利益。治理的主要模式包括市场、等级、网络和社区。市场利用供求力量建构的价格机制来协调社会生活;等级,包括官僚制和政府组织的传统形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来发挥作用;网络,作为一种平面的组织形式,以实质上平等的行动者或社会机构之间的非正式关系为特征;社区式的治理模式通过社区治理在国家最小干预的情况下结界社区面对的共同问题,从过程的角度来理解为宏观上驾驶和控制和及微观上的参与、互动、协商。

(5)资本指人们能够通过投资而带来收益的资源。“社会资本”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用来强调支撑财富创造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它被认为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结构关系中的资源,表现为个人关系、成员关系、社会网络和信任关系,其核心要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它常被用于指促进公民参与的网络,规范和信任所代表的社会联系,因而社会资本是成功社群和善治的前提条件。罗伯特·普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中阐明了社会资本对制度绩效和民主政治的作用。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中阐明了“普遍信任”对于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意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能创造价值:

可以通过减少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而使其他资本要素得到增值;

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绩效,使民主真正运转起来;

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机制将个体成员组织起来,提高团体和社会的凝聚力、创造和谐社会

(6)这些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有一个共同特征:强调增强民间力量,以此作为公共权力机关的有益补充。它们反映了西方学术界、理论界的转向,从关注政府等实际权力机关到开始发掘社会、社团等民间力量。它们可以视作对极权主义、专制主义的“宣言书”,即动用民间的力量治理社会,实现官民共管共治,防止权力对权利的肆意践踏。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