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研真题 > 2007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考研真题解析

2007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考研真题解析

时间:2015-06-20     来源:育明考研     作者:王老师      点击量:1223

2007年政治学概论

1.政治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应该定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一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其二,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其三,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内容。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2.宪法政府

宪法是政府正当性的根本准则。宪法本身的正当性是由它制定程序的正当性来保证的。恶法非法,政府不应遵守。可以参照课本来回答。

3.西方现代国家的地方分权(decentralization)

中央集权”的对称。单一制国家的一种类型。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法律,地方居民自主地组织地方公共机关,自主地处理本地区事务。以英国为典型。国家权力依法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行使的制度。中央集权的对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一般规定在宪法和法律中。除军事、外交等全国性重要事项由中央政府统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处理的事项,如工农业、商业等,均由地方政府负责。有的如交通、财政等项,则由中央与地方分管。地方政府除依法行使其职权外,还须执行中央政府交办的全国性政务。实行联邦制或地方自治的国家,多采用地方分权。

4.文官制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采取了公务员制或文官制,公务员”或“文官”实际上是泛指国家工作人员。日本规定,在中央政府机关和国家所属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员称为“国家公务员”,在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属的企事业工作的职员称为“地方公务员”,分别以《国家公务员法和《地方公务员法》管理之,并明确规定日本政府机关不得雇用非公务员。

德政府中除了正式录用并终身为国家服务的公务员外,还有以合同雇用的职员。公务员包括:在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任职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大学、中学和小学的教师;法院的最低工作人员直到法官;兵士;警察;联邦铁路和联邦邮电局的工作人员;属于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共汽车和列车上的检票员、驾驶员、机长等等。职员指政府机构和公用事业单位中的合同制雇用人员,厂矿企业、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合同制雇用人员,大部分科技人员属于职员这一类。

各国公务员不包括随内阁同进退的“政务官”,不随党派的角逐竞争更迭,以保持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一般国家公务员都是终身的(当然要按规定退休),但也有的国家,如瑞士,公务员有任期。有的国家用“文官”一词,区别于军事人员,司法官和政务官。

5.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相对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计划经济是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保证。只有实现计划经济这一科学体系,社会经济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弊端,才能达到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和健康的发展。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6.政治伊斯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势力向阿拉伯世界扩张时,伊斯兰政治运动开始冒起。这些伊斯兰政治运动有着各种各样流派。保守的流派主张“净化”伊斯兰教,如促成沙特阿拉伯成立的瓦哈比派(Wahhabi)。进步的流派,则主张伊斯兰教改革或现代化,而这些进步的伊斯兰教政治运动,大都在西方帝国主义将伊斯兰世界瓜分后,形成了伊斯兰世界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激进力量。在20世纪的前半叶,这些伊斯兰教激进力量,经常跟民族主义者、左翼力量结合在一起。

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最早的政治团体是伊斯兰联合会(Sarekat Islam),这个组织最初的形成是基于经济原因,是一群巴迪布(腊染印花布)商人组成的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取回经济自主权,后来演化为一个主张将生产资源国有化及人民控制社会财富的左翼政治团体,是印度尼西亚三大政治思潮(民族主义、共产主义、伊斯兰教主义)的摇篮。伊斯兰联合会也主张伊斯兰教的现代化,而且还散布到东南亚各地。马来亚的第一个伊斯兰政治团体—于1948年成立的马来亚穆斯林人党(Hizbul Muslimin),是跟伊斯兰联合会在马来亚的分支有着联系。Hizbul Muslimin是泛马回教党(PAS)的前身。

二、简答

1.西欧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异同

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封建土地关系的确立;在东西法兰克王国,分别以《米兰敕令》和《克尔西敕令》为标志,承认贵族领地世袭。

中国封建制度:在中国,“封建”的概念可以意指三个不同的对象第一是指中国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国从古代延续到近代的“封建社会”,久讼不已的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延续等问题即由此而来

中国与欧洲国体的相异点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显著不同是欧洲自统一的罗马帝国崩溃以后仍为列国处在分裂状态,而中国自两汉以来却永为一统。中国与欧洲的国体在春秋以前大略相同,而从春秋以后则截然相异。秦废封建置郡县以后,二千年循其轨而不易。虽然西汉有七国之反,晋有八王之乱,明有燕王、朱宸濠之变,但都为时不长,不构成列国之形。至于汉末的州牧,唐代的藩镇,也都是涌乱一时。所以,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考察其原因,一是因为儒教被定于一尊;二是因为种族的界限在中国不严,不同种族之间可以互相通婚,渐渐就没有了差别。至于一统与列国孰优孰劣,则前者利于安民,后者则由于竞争而能发扬民气。

中国与欧洲国体的第二个显著不同是∶欧洲有分国民阶级之风而中国却没有。与世界万国不同,中国历来此风不盛,至汉以后,尤绝无之。布衣卿相之局已是司空见惯。魏晋九品中正制虽然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的流弊,但这并不是创立这种制度的本意。至于唐以后设科取士,下层平民更是可以“平地青云”。虽然还有皂隶奴才不许登仕版之禁,但这些人其数甚微,不能目为一种阶级。产生这一差别的原因是由于战国时各国不能不延揽人才,敬礼处士,招致客卿,从而破除了世卿的藩篱,而孔子、墨子等圣哲,又都大倡平等之义,孔讥世卿,墨明尚贤,他们的门人弟子多出身微贱,遂使天然阶级之陋习一扫而空。然而,中国无阶级这一情况也是有利有弊,利在国民比较平等幸福,

弊在没有竞争,相博而不能使“民气日昌,民智日开”,又由于“被治之民”中的潜在不满者有渠道可以上升为“治人之人”,得到富贵,所以“民气不聚而民心不奋”。

2.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权力:社会学认为,权力是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或潜力;许多心理学家视权力为人们行动和互相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动机;还有人认为,权力就是一种与理解的预测行为特别有联系的动机。这些定义均没有揭示权力的真正本质。

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地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并充分地利用各种价值资源,这就需要人对自己的价值资源和他人的价值资源进行有效地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权力的根本目的。总之,权力的本质就是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

权利: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按维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与同事关系,按社会领域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而所有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都是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即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一方面应该进行一定的价值付出,另一方面又应该得到一定的价值回报。

权力与权利: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权力和一定的服从的统一。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就是国家的强制力量,像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的职务相联系,即有了一定职务就有了相应的某种权力,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了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例如,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两者的区别:

1)行使主体不同。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处分方式不同。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3)推定规则不同。权利的推定规则为“法无明文禁止及可为。”而权力只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
4)社会功能不同。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
     两者的关系:

1)相互依存。一方面,一国最高权力来源于其公民对自身部分权利的让渡;另一方面,权力在将自然权利确认为法定权利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相互作用。一方面,公民可以以权利控制权力;另一方面,法定权利的实现,救济也离不开权力。
3)相互冲突。一方面,权力是保障权力必不可少的力量;另一方面,为了切实保护权利又必须限制权利。

3.习惯法的价值何在?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现代法律体系中,习惯法的作用大大减弱了,除了在非洲一些国家习惯法仍然在实际上起着比较大的作用外,在其他主要法律体系,习惯法已经不是主要渊源。但是,习惯法仍然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4.简述势力均衡与集体安全的异同

theory of balance of power 又称均势论。研究国际现实中势力均衡规律的理论。 势力均衡主要指在相互竞争的国家间,没有一个国家集团在力量对比上占有优势地位的暂时均衡状态。实上,在寻求这种暂时均衡状态中,每个国家和集团都力争有利于自己的优势,因此势力均衡本身就是强权治的主要原则。首先阐述均势理论的是 16世纪的 N.马基雅维利的 《君主论》。

集体安全:集体安全理论的代表人物I.克劳德认为,集体安全有两层涵义:建立稳定有效的集体安全保障体系,以集体的优势实力制止战争和侵略行为;不仅保障大国的利益,而且确保弱小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这是集体安全能否实现的关键。集体安全体系一向被看作是全球性的,其成员具有世界性(universality)和全球责任感(global obligation)。20世纪前,在国际关系中主要实行单独安全保障体系,即各国依靠自身力量或与别国结盟以保障安全。这种体制是以大国军事集团的对抗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结果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主张是在预防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产生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建立,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所作的实现集体安全体系的两次重大努力。

三、论述

1.从比较政治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政府制度与政治文化中的正面因素有哪些?

首先,介绍中国传统政府制度与政治文化。

然后,从比较的角度,分析其正负面因素。

最后,总结。

2007年政治学概论

1.政治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应该定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一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其二,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其三,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内容。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2.宪法政府

宪法是政府正当性的根本准则。宪法本身的正当性是由它制定程序的正当性来保证的。恶法非法,政府不应遵守。可以参照课本来回答。

3.西方现代国家的地方分权(decentralization)

中央集权”的对称。单一制国家的一种类型。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法律,地方居民自主地组织地方公共机关,自主地处理本地区事务。以英国为典型。国家权力依法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行使的制度。中央集权的对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一般规定在宪法和法律中。除军事、外交等全国性重要事项由中央政府统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处理的事项,如工农业、商业等,均由地方政府负责。有的如交通、财政等项,则由中央与地方分管。地方政府除依法行使其职权外,还须执行中央政府交办的全国性政务。实行联邦制或地方自治的国家,多采用地方分权。

4.文官制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采取了公务员制或文官制,公务员”或“文官”实际上是泛指国家工作人员。日本规定,在中央政府机关和国家所属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员称为“国家公务员”,在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属的企事业工作的职员称为“地方公务员”,分别以《国家公务员法和《地方公务员法》管理之,并明确规定日本政府机关不得雇用非公务员。

德政府中除了正式录用并终身为国家服务的公务员外,还有以合同雇用的职员。公务员包括:在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任职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大学、中学和小学的教师;法院的最低工作人员直到法官;兵士;警察;联邦铁路和联邦邮电局的工作人员;属于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共汽车和列车上的检票员、驾驶员、机长等等。职员指政府机构和公用事业单位中的合同制雇用人员,厂矿企业、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合同制雇用人员,大部分科技人员属于职员这一类。

各国公务员不包括随内阁同进退的“政务官”,不随党派的角逐竞争更迭,以保持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一般国家公务员都是终身的(当然要按规定退休),但也有的国家,如瑞士,公务员有任期。有的国家用“文官”一词,区别于军事人员,司法官和政务官。

5.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相对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计划经济是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保证。只有实现计划经济这一科学体系,社会经济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弊端,才能达到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和健康的发展。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6.政治伊斯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势力向阿拉伯世界扩张时,伊斯兰政治运动开始冒起。这些伊斯兰政治运动有着各种各样流派。保守的流派主张“净化”伊斯兰教,如促成沙特阿拉伯成立的瓦哈比派(Wahhabi)。进步的流派,则主张伊斯兰教改革或现代化,而这些进步的伊斯兰教政治运动,大都在西方帝国主义将伊斯兰世界瓜分后,形成了伊斯兰世界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激进力量。在20世纪的前半叶,这些伊斯兰教激进力量,经常跟民族主义者、左翼力量结合在一起。

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最早的政治团体是伊斯兰联合会(Sarekat Islam),这个组织最初的形成是基于经济原因,是一群巴迪布(腊染印花布)商人组成的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取回经济自主权,后来演化为一个主张将生产资源国有化及人民控制社会财富的左翼政治团体,是印度尼西亚三大政治思潮(民族主义、共产主义、伊斯兰教主义)的摇篮。伊斯兰联合会也主张伊斯兰教的现代化,而且还散布到东南亚各地。马来亚的第一个伊斯兰政治团体—于1948年成立的马来亚穆斯林人党(Hizbul Muslimin),是跟伊斯兰联合会在马来亚的分支有着联系。Hizbul Muslimin是泛马回教党(PAS)的前身。

二、简答

1.西欧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异同

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封建土地关系的确立;在东西法兰克王国,分别以《米兰敕令》和《克尔西敕令》为标志,承认贵族领地世袭。

中国封建制度:在中国,“封建”的概念可以意指三个不同的对象第一是指中国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国从古代延续到近代的“封建社会”,久讼不已的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延续等问题即由此而来

中国与欧洲国体的相异点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显著不同是欧洲自统一的罗马帝国崩溃以后仍为列国处在分裂状态,而中国自两汉以来却永为一统。中国与欧洲的国体在春秋以前大略相同,而从春秋以后则截然相异。秦废封建置郡县以后,二千年循其轨而不易。虽然西汉有七国之反,晋有八王之乱,明有燕王、朱宸濠之变,但都为时不长,不构成列国之形。至于汉末的州牧,唐代的藩镇,也都是涌乱一时。所以,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考察其原因,一是因为儒教被定于一尊;二是因为种族的界限在中国不严,不同种族之间可以互相通婚,渐渐就没有了差别。至于一统与列国孰优孰劣,则前者利于安民,后者则由于竞争而能发扬民气。

中国与欧洲国体的第二个显著不同是∶欧洲有分国民阶级之风而中国却没有。与世界万国不同,中国历来此风不盛,至汉以后,尤绝无之。布衣卿相之局已是司空见惯。魏晋九品中正制虽然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的流弊,但这并不是创立这种制度的本意。至于唐以后设科取士,下层平民更是可以“平地青云”。虽然还有皂隶奴才不许登仕版之禁,但这些人其数甚微,不能目为一种阶级。产生这一差别的原因是由于战国时各国不能不延揽人才,敬礼处士,招致客卿,从而破除了世卿的藩篱,而孔子、墨子等圣哲,又都大倡平等之义,孔讥世卿,墨明尚贤,他们的门人弟子多出身微贱,遂使天然阶级之陋习一扫而空。然而,中国无阶级这一情况也是有利有弊,利在国民比较平等幸福,

弊在没有竞争,相博而不能使“民气日昌,民智日开”,又由于“被治之民”中的潜在不满者有渠道可以上升为“治人之人”,得到富贵,所以“民气不聚而民心不奋”。

2.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权力:社会学认为,权力是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或潜力;许多心理学家视权力为人们行动和互相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动机;还有人认为,权力就是一种与理解的预测行为特别有联系的动机。这些定义均没有揭示权力的真正本质。

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地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并充分地利用各种价值资源,这就需要人对自己的价值资源和他人的价值资源进行有效地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权力的根本目的。总之,权力的本质就是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

权利: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按维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与同事关系,按社会领域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而所有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都是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即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一方面应该进行一定的价值付出,另一方面又应该得到一定的价值回报。

权力与权利: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权力和一定的服从的统一。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就是国家的强制力量,像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的职务相联系,即有了一定职务就有了相应的某种权力,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了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例如,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两者的区别:

1)行使主体不同。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处分方式不同。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3)推定规则不同。权利的推定规则为“法无明文禁止及可为。”而权力只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
4)社会功能不同。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
     两者的关系:

1)相互依存。一方面,一国最高权力来源于其公民对自身部分权利的让渡;另一方面,权力在将自然权利确认为法定权利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相互作用。一方面,公民可以以权利控制权力;另一方面,法定权利的实现,救济也离不开权力。
3)相互冲突。一方面,权力是保障权力必不可少的力量;另一方面,为了切实保护权利又必须限制权利。

3.习惯法的价值何在?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现代法律体系中,习惯法的作用大大减弱了,除了在非洲一些国家习惯法仍然在实际上起着比较大的作用外,在其他主要法律体系,习惯法已经不是主要渊源。但是,习惯法仍然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4.简述势力均衡与集体安全的异同

theory of balance of power 又称均势论。研究国际现实中势力均衡规律的理论。 势力均衡主要指在相互竞争的国家间,没有一个国家集团在力量对比上占有优势地位的暂时均衡状态。实上,在寻求这种暂时均衡状态中,每个国家和集团都力争有利于自己的优势,因此势力均衡本身就是强权治的主要原则。首先阐述均势理论的是 16世纪的 N.马基雅维利的 《君主论》。

集体安全:集体安全理论的代表人物I.克劳德认为,集体安全有两层涵义:建立稳定有效的集体安全保障体系,以集体的优势实力制止战争和侵略行为;不仅保障大国的利益,而且确保弱小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这是集体安全能否实现的关键。集体安全体系一向被看作是全球性的,其成员具有世界性(universality)和全球责任感(global obligation)。20世纪前,在国际关系中主要实行单独安全保障体系,即各国依靠自身力量或与别国结盟以保障安全。这种体制是以大国军事集团的对抗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结果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主张是在预防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产生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建立,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所作的实现集体安全体系的两次重大努力。

三、论述

1.从比较政治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政府制度与政治文化中的正面因素有哪些?

首先,介绍中国传统政府制度与政治文化。

然后,从比较的角度,分析其正负面因素。

最后,总结。

2.分析西欧北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得失,讨论对这种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限制因素

首先,分析北美国际社会福利制度,举例说明。

其次,分析这种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最后,具体讨论对这种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限制因素。

(来源:育明教育网  www.yumingedu.com

2.分析西欧北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得失,讨论对这种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限制因素

首先,分析北美国际社会福利制度,举例说明。

其次,分析这种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最后,具体讨论对这种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限制因素。

(来源:育明教育网  www.yumingedu.com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