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研参考书 > 传播学概论 周庆山 考研笔记

传播学概论 周庆山 考研笔记

时间:2015-06-20     来源:育明考研北京分校     作者:王老师      点击量:1302

传播学概论    周庆山

 

传播——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第一章 传播学总论

 

第一节 导论

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现象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

分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

发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逐步成型于40年代,670年代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两大学派:传统学派——以美国为中心,自称经验学派,注重经验和实证,欧洲也称其为行政学派,认为其从管理者的利益出发。

                批判学派——以欧洲为中心,也有部分美国学者,英国的传播学批判研究自60年代蓬勃兴起,大致分为四派:以麦奎尔为首的社会学派;以霍洛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派;以奇斯曼和加纳姆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以利兹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职能”学派。

 

第二节 起源和发展

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修辞”的概念,提出政治传播中宣传的意义并从说服的角度开始了传播效果研究

中世纪:西塞罗与昆提连提出更广泛的传播理论

 

早期学术思想源流——19世纪末

欧洲:

塔尔德(1843-1904):法国社会心理学家,1890年出版《模仿的法则》一书,成为社会心理学中模范理论的创始人。对美国传播学的社会学习论、创新扩散论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奇莫尔(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提出网络理论,认为社会上的个人都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要解释人的行为,最根本的是要搞清个人在这个传播链中的位置,也就是与谁有着信息传播的关系。

 

美国:(具有实用主义的芝加哥学派传统)以实证的方法论证其学理,开实证研究之风气,为哲学与传播学之间的整合立下了典范。

大众传播革新论三杰——杜威、库利、帕克

杜威(1859-1912):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任教于密歇根大学期间曾设想通过一张报纸来改造哲学。始终认为大众传播在改造社会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在力量,新的传播技术将会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

 

库利(1864-1929):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对传播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传播与人际关系、传播的社会心理功能,以及印刷媒介与近代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等重要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在这个意义上,其可谓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进行理论化尝试的一位重要学者。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未给予充分关注,这与其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关系。

 

帕克(1864-1944):杜威的学生,被西卓姆称为第一位大众传播理论家。早年从事11年新闻记者,后系统研究报刊的社会功能以及报刊与舆论的关系,1904年写成博士论文《群众与公众》。1913年芝加哥学派的理论领袖。(传播——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个人由此得以推测他人态度和看法的一种社会心理过程。其中人的理性和道德秩序取代了生理和直觉的生物秩序)率先以社会与文化体制的观点研究报纸,着重报纸对成长的移民有什么影响。1922年,发表《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米德(1863-1931):在芝加哥学派中影响仅次于帕克,社会心理学中符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其提出的“主我”和“客我”理论,对理解人的内向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

 

形成期间:

李普曼(1889-1962):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学研究基础上对大众传播学做出了贡献。很早注意到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自由与新闻》、《舆论》等论著中,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刻板成见”(stereotype)。是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的学者之一。

 

20年代后四大奠基人

拉斯韦尔(1902-1980)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宣传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对一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刺激了两次大战之间的宣传研究。(宣传——运用象征符号来控制人们的群体态度,广义上就是运用种种表态方式以影响人们的行动的技术,这种表态的方式可多样)在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并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5W”)。这一过程模式虽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缺陷,却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重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框架有重要意义。1980年还出版了《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

 

卢因 / 勒温(1890-1947)与“把关人”研究:专业领域是人际群体力学,研究群体传播问题。其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霍夫兰(1921-1961)与说服效果实验:耶鲁实验心理学教授。其贡献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其研究揭示了传播学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二战后回到耶鲁主持“关于传播与态度改变的耶鲁项目”,并于1949年整理为《大众传播实验》一书。1953又出版《传播与说服》。其学术研究重点是揭示传播效果形成的各种条件,如信源的条件、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以及受传者本身的属性条件等,并为此进行了大量实验。

 

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犹太人,1933年逃往美国,1939年到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传播学研究。1940年,其与卡茨等人对总统大选中的宣传战进行调查,以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影响,史称“伊里调查”。19944年出版研究报告《人民的选择》。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并没有左右人们态度的力量,决定投票意向的还有其他因素,如“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据此,拉氏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等中介因素的影响才能发挥独特效果。这一研究对于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集大成者

施拉姆(1907-1988):1947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创办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并开设硕博课程。当时唯一的传播学教授。1956年又创办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主编了最早的教材《大众传播学》等,开辟国际传播中的信息流通、传播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等等。20世纪780年代数次访华,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

 

信息论与控制论

申农:贝尔实验室工程师,1948年提出其信息论,使信息成为适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一切领域的一个普遍概念,使信息与人的行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1949年《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提出申农—韦弗模式。其信息理论还探讨了信息的量度问题,为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维纳(1894-1964):“传播学的另一位伟大工程师”。1948年出版《控制论》。控制论是关于系统内秩序维持的一般法则的科学。任何系统(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系统)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运行的,但由于系统内部以及环境中存在许多偶然和随机的偏离因素,因此任何系统都具有从有序向无序、从确定状态向不确定状态的变化倾向。为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其方法是信息反馈——将输出物的全部或部分反馈到系统中,进行再调整,可以修正偏差。这对于认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第三章 人类传播结构及模式

 

第一节

 

信息结构的表现形式——符号

 

信号和符号都有“代替”或“替说”功能,本质区别在于信号个别孤立地对应于指说事物,而符号则系统地处理彼此相关的事物,特别是能够指说抽象的概念。

 

意义与符号的阐释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符号的意义、价值、主旨和本质都是在传播活动中,通过受者对文本符号的解释过程而生发出来的。阐释实践才能实现信息的社会效用。信息阐释活动不普及,整体国民文化素质就未有更大提高。创作是对先前信息的反馈性阐释。实现意义的文本交流是传播效果之根本所在。

 

第三节 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结构模式

 

模式——卡尔·多伊奇《政府的神经》:模式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本身是一种经过演绎和推论的理论形式和结构形式

构造功能:对系统具有从其他方法难以获得的一个整体印象

解释功能:简洁的描述和清晰的方式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复杂对象进行回答

启发功能:引导我们关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系统的核心环节,从而使工作沿着较正常的轨道进行

预测功能:进程和结果。至少能为不同结局的概率提供依据,建立理论假设

 

1、传统的线性模式

拉斯韦尔5W模式

申农—韦弗模式

 

2、双向循环模式(突出了反馈的技能)

德福勒控制论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意味着同拉斯韦尔线性模式的彻底决裂,提出“传播单位”的概念

施拉姆模式——包含“两级传播”等思路

丹斯螺旋模式

 

3、社会系统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把传播明确描述为社会过程之一,并置于其中加以考察(提供了一个框架)

马莱茨克模式——进一步展开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

邵培仁人类传播整体互动模式

 

第四章 内向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五章 组织传播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外部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内部传播的“4S”策略

战略strategy:将内部沟通作为管理的一个战略工具加以利用,集中反映组织的方向及期望的结果

结构structure:沟通渠道的结构和手法。单向和双向两种方式

研究study:获取资料、加工、分析、核实,从而形成反馈意见

支持support:反馈及具体的改进行动

 

第六章 大众传播的基本问题

 

1945.11 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宪章中首先使用了“大众传播” 的概念,1946,拉斯韦尔在其《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概念

 

概念:美国杰诺维茨——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等)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

       简要——由组织化的传播机构及其专业人员通过技术性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传者传播信息的社会过程。

 

特性: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始终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的一部分或整体,为不同目的加工处理不同信息,并借助于技术性传播工具发送信息

       2、“受传者”始终是某些个人,但经常会被传播机构看成一个具有某种特性的群体,因而常被称为“受众”。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总是有选择地接受信息

       3、其传递渠是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分发设备和分发系统,各种传播工具大量复制信息,迅速及时、源源不断地传播出去

       4、其信息反馈具有延迟性、间接性的特点。传播者的信息传递和受传者的信息接受是彼此分离的,是大众传播者不能同时、直接地获得反馈信息,而只能通过专门调查来获得延迟性、间接性的反馈信息

       5、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传播活动,公开地面向全社会乃至全人类传播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信息,影响广泛,作用巨大

       6、作为社会过程,即对社会发生作用、施加影响,又受到社会大系统的有力控制。因此大众传播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大众传播的信息结构

一、告知性传播——新闻传播(新闻:对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新闻价值(特征):1、新鲜性,2、重要性,3、接近性(人民周围的变化),4、奇异性或趣味性(突破常规,引起兴趣)

新闻传播原则:1、真实性原则(本质规定),新闻形式(即符号序列)是否真实反映了客观事实——保证客观性和准确性

2、时效性原则(起码条件),政治干预和新闻检查往往使其受到影响

3、公允性原则(理想状态),对于冲突和社会事件的两面性进行全面公正的报道

4、时宜性原则(现实制约),根据当时的需要把握传播时机

二、舆论性传播——言论传播(媒介组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党政要人的议论或意见)

源自媒介组织的言论总是一方面传递着社会政治组织的意识形态,并根据这种意识形态对社会舆论进行诱导;另一方面又反映社会大众的舆论,并通过这种社会舆论的力量对社会政治组织进行监督。媒介组织的言论只有即反映舆论,又诱导舆论,即表达意识形态,又监督政治活动,才真正完成了媒介组织产生以来就担负起的双重使命

三、劝服性传播——广告传播(依赖大众传播媒介;付费的;内容确定形式艺术;采用劝服方式;反复传播;有选择和针对性)

四、文艺传播        五、科技传播

 

基本社会功能

一、拉斯韦尔三功能说:1948《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1、  环境监测功能

2、  社会协调(联系)功能

3、  文化传递功能

二、查尔斯·莱特娱乐功能:1957《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第四功能——娱乐功能,可通过传播使人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一定程度上削弱高雅的和精英的文化,形成大众文化

三、“文化规范”理论:德弗勒《大众传播理论》,大众媒介通过有选择的提供信息或突出某种主题,使受传者体会认识到社会所赞同或认可的价值、信仰与行为规范,从而依其行事

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三功能说:1948《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

1、  授予地位的功能    2、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    3、负面麻醉功能——多样的传播媒介和大量的信息使人们应接不暇,很少有时间去进行社会交往,只有让被动的、虚假的共鸣来代替积极的行动,对社会现实采取一种事实上袖手旁观的态度——社会麻醉

1956E·D·格林《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是许多美国人退化到了只会“边看电视边吮手指”的地步

五、施拉姆综合功能说: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其中经济功能认为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和传播,能够开创经济行为,并称媒介参与建立了知识产业

传播功能

口语社会

媒介社会

社会雷达(监视)

个人接触、看守人、宣讲人、旅行者、会议、集市等

个人接触、新闻媒介

管理

个人影响、领袖、委员会

个人影响、领袖、政府和法律机构、舆论媒介

指导

家庭教育、专家示范、学徒制

家庭早期的社会化、教育制度、指导性和参考媒介

娱乐

民谣歌手、舞蹈者、说书人、群体参与

创造性的表演的艺术、娱乐媒介

六、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的议程设置:1972《报业的议程设置功能》——大众传播越突出某一议题或事件,就越影响受众突出地议论——正比关系

七、麦奎尔动员功能:1987,动员功能——在政治、战争、经济发展、工作和有时在宗教领域内,;开展适合社会目标的活动(或可以归入拉斯韦尔的社会协调功能)

传播功能基本特点:1、暂时性,某些功能在不同的时代或时期会存在此起彼伏的态势

2、适应性,功能的发挥在于是否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以及受众的需要

3、多变性,各种功能不会是一成不变,仍可不断修正和完善

 

功能失调:默顿,功能是指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社会效果,失调就是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社会效果(某种活动的效果并不具有积极的意义)

李普曼,“外在世界与头脑中的图景”,当身外世界已是“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时,媒介的隐性功能则表现为建构虚化的媒介环境,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电视人:二三十岁以下的人,出生起就大量接触电视节目,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源于电视,无法应付实际生活的变化。

 

容器人:日本提出,整日将时间耗费在大众媒介上,将思想感情沉浸其中,在默默的观看中进行心理体验,对现实漠不关心,极端的自我内化,造成心理上的封闭,成为一种储存和接收信息的容器

 

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转移了人们对变迁和冲突的注意力。一提到冲突就认为是功能失调造成的,却仅提出表现而缺乏批判精神,没有深入剖析和提出方案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506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10:3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