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博招生简章 > 北京市重点学科简介

北京市重点学科简介

时间:2015-06-21     来源:育明教学部     作者:于老师      点击量:1168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国内外发展趋势,本学科主要优势、特色以及不足和差距。)

1、项目建设的意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科有3个主要研究方向:劳动就业与劳动关系、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这些研究方向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研究领域所涉及的问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受到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受到北京市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以及各级人大、政协的重视。其中很多问题是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有一支力量强大的科研队伍和强大的培养上述领域各类高级人才的队伍。通过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可以建立起这样一支队伍,并因此而能够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2、国内外发展的主要趋势
  目前,劳动经济学科在国内外出现了多方向纵深交叉发展的趋势。在传统的劳动经济学基础上,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方向的研究都产生了一系列既强调本方向的专门性、又重视各方向之间的横向联系、各方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的重要成果。本学科点的各项研究也体现了这一趋势。

3、本学科主要优势、特色
  本学科历史悠久,在我国最早创建(1954年),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基础雄厚。
  本学科的创始人袁方教授、任扶善教授以及我国老一代10余位劳动经济专家长期在本学科点工作,推动了我国劳动经济学科的发展。
  本学科点是我国恢复学位制度以后,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也是本学科在全国第一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1年)。现在,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劳动经济博士授权单位在全国只有两个,本学科点是其中之一。
本学科点的各学术带头人担任着本学科全国性学术团体的重要负责职务。
现在本学科点有一支实力相当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包括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5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名(占全体教师的31%),在读博士6名,具有海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9名。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奋进,作风扎实。
本学科点不仅关注全国性的问题,更重视为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迄今为北京市培养了3000余名本科生和200余名硕士生,本学科点毕业生中有6名副部级干部和数十名司局级干部,30余名教授、研究员,还有许多毕业生成为本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劳动人事部门的领导者和业务骨干是本学科点的毕业生。

4、本学科的不足和差距
  近10年来,因为学校办学条件和有关政策的束缚,本学科点的原有优势相对减弱,某一些领域被其它院校赶上甚至超过。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将使本学科能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再创新的辉煌。
 

二、项目总体建设目标,建设方案以及预期成果

总体建设目标: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本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计划,拓宽知识领域,加大课程深度;集中全力抓好教师队伍、教材及实验室等基础建设,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较大幅度地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深化、拓展研究领域;加强国际交流,注意国际接轨;培养一流学者,出一流成果;保持本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的领先地位,将本学科办成全国的一流学科,努力争取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行列,争取社会保障方向成为博士点。为国家和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预期成果:
  ①紧密结合学科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承担以及完成国家、省部(包括北京市)级课题15项以上,解决国家和本市在就业分配、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出版本专业系列教材三套(约30种教材),出版专著15种以上(其中包括在国外出版1~2种),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篇以上。其中有一定数量的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
  ②培养硕士生120~150人,博士生20人以上。
  ③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本市领先的人力资源测评系统。
  ④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全体教师的50%以上(现在是31%)。
  ⑤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⑥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
  ⑦建立起更加广阔、坚实的国际学术合作关系。

建设方案:
  ①举办本学科全国性及国际学术研讨会10—12次。
  ②强化激励机制,对教学、科研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学、科研人员加大奖励力度。
  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积极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培养中、青年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在资金和时间上支持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全力支持有条件的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学、科研人员参加本学科领域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40岁以下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④继续加强硬件方面的投入,为教学、科研上水平上层次打下更坚实的硬件支持平台。
  ⑤建立攻关团队,积极申报国家、本市级其他省部级课题,提高激励水平,努力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⑥有计划地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和教材。
  ⑦加强已有国际交流院系的交流,努力拓展新的国际学术交流领域,增加新的国际合作伙伴。

三、本学科建设的方向、特色及意义。

  本学科建设主要针对三个方向,即劳动就业与劳动关系、收入分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

  一、劳动就业与劳动关系、收入分配
  劳动就业与劳动关系、收入分配是劳动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解决改革中的就业——失业问题,调节劳动关系、调节收入的构成,从而有效地缓解相应的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当今世界各国和企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国际上人力资源已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第一资源,在我国人力资源更是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与作用。但总的来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未能形成一种有效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市场机制,使得尽管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但却没能将其转化为高生产力的资源。形成人口众多,人力资源质量不高的状态。因此,要大力研究改善、解决这种状态。

  三、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在保证经济与社会正常发展和调节收入分配上具有其他经济制度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功能。社会保障既与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法学以及财政学金融学等领域相关,广泛吸收运用了其成果,同时又具有本身独特的研究规律。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运行分析,就不能简单引用人口学和保险学中的风险选择理论;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也不能照搬商业保险及其他基金的运营方法。因此,社会保障学科在研究社会保障运行规律及应用技术方面,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独特学术地位。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突显出来,该研究方向的学科地位也因此日益提高。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506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10:3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