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研真题 > 2010-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考研真题解析

2010-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考研真题解析

时间:2015-06-22     来源:育明考研武汉分校     作者:麦子      点击量:2165

2010-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考研真题解析

(一)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一、 名词解释(4’ X 5)

1、公共管理者

【育明教育解析】指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公共管理者是一个公经理人。作为一个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多种多样的技能,包括:

1)技术性技能,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

2)人际关系技能: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技能,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性的活动中。

3)概念化技能:系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把握大局

的能力。

4)诊断技能:指对特定的情境寻求最佳反映的能力。

5)沟通技能:指管理者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

 

2、组织学习

【育明教育解析】指为了促进组织的长期效能和生存发展,而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对其基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结构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组织学习不等于组织适应,组织适应属于被动防卫调整,而组织学习属于主动的攻势调整。

 

3、行政复议

【育明教育解析】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不法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时,请求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审查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以排除不法行政行为或补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受损的合法权益的活动。其特点包括:

1)范围广泛,既包括违法行为,又包括不当的行政行为。

2)补救措施更为有效,复议机关可以撤销、变更或者代替原行政机关的决定。

3)程序比较简便、迅捷。

4)保证行政机关能利用其专门知识和行使法律所授予的自由裁量权。

5)为行政机关提供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减少了司法审查的需要。

6)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行政机关的自主性,防止司法过度的干预行政。

 

4、象征性政策

【育明教育解析】象征性政策多涉及人们珍视的一些价值观,如和平理念、爱国主义和社会正义。

1)时候看似象征性的政策也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绝大多数政策处于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这个闭连体之间。

3)由于行政活动干预,或者缺乏资金性支持,被立法语言标榜的物质性政策也会变成象征性政策。

 

5、群体狂想症

【育明教育解析】在决策小组中存在着一种寻求一致的行为模式,这种现象在面对面的进行问题讨论的时候表现的更为明显。小组成员趋向于怎样更好的达成一致,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方面了,而忽略了如何去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简答题(15’ X 6)

1、简述公共组织的特性

【育明教育解析】公共组织的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是在估计全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为全体民众服务,并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支持。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并且具有法律的权威

   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下行动,而且,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的法律是带有权威性的,其效力范围及于全国,不服从将受强制制裁。

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公共组织除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外,同时也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人民团体的要求。

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公共组织因为基本性质是政治性的组织,其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来自舆论或人民大众的批评和监督,必须是公开、透明的。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赖性

   公共组织中的各单位、各成员彼此是相互依存的,且其运作必须要在各级政府间的网络中折中协调。各机关应通力合作,以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公共组织的行动必定发生在一定的政治意涵的环境中,具有政治的意义,及时行政人员以其专业的标准处理公共事务,其发生的后果也有政治上的影响。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确定

   公共组织的目标就是创造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模糊不清。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由于政府几乎是唯一的生产者,自然没有市场竞争的问题

9)公共组织的行为具有强制性

   凡是公共组织职权范围内的事,皆具有管辖权,如果公民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公共组织便可依法予以处分。

 

2、简述政府治理工具的内涵及其主要类型

【育明教育解析】这个知识点比较重要,曾经多次考察。

1)政府治理工具又可称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乃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策目标。

2)政府治理工具的类型主要包括一下几种:

① 命令条款:政府直接发布命令,采取某种政策行动以达成政策目标。包括发布命令、公共投资、公营事业等。

②财政补助:政府机关给予标的团体某些经费上的补助或支持,包括现金给付、贷款、保证贷款等。

③管制规定:政府机关颁布某些管制规定,包括禁止某些不法行为,进行价格管制,设定产品标准,分摊配额等。

 ④征税:政府机关征收赋税或者费用,包括纳税、规费的征收、罚款等。

 ⑤劝诫:通常包含三种不同的劝诫方式:公开表扬、公开展示或提供信息;发表演说。

 ⑥权威:政府机关以其优越的统治权,使人民服从其政策,包括授予执照、许可证制度、行政程序指导等。

契约:由政府机关与民间订立契约,包括签订契约、保险、经销权。

 

3、简述公共预算的性质和功能

【育明教育解析】

1)公共预算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政治、经济、社会目标,依据国家之施政方针,以国家整体资源与国民负担能力为评估基础,所预定的公共财政的收支计划,也即经过政治程序所为之的国家资源配置。

公共预算的性质在于,政府预算是一种多重面向的政府财务制度,政府预算作为政府治理的工具,是政府施政的蓝图。现代的政府预算功能越加扮演着偏重财政规划、管理的积极角色。

2)政府预算的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①为达成施政优先顺序、目标及政策所从事的资源配置。

预算反映各种势力争取政府资源的记载,试图将资源作合理、公正的分配。

②通过税收和借贷筹措财政财源。

预算为政府筹措财源的计划书,政府筹措资金的方案大多呈现在计划书中。

③通过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以预算展现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

通过与货币政策协同来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率,作为调节经济的工具。

④促使政府机关对预算资源的使用达到效率、效能的运用责任。

政府通过年度的预算程序及既定的预算制度,对于预算的使用状况给予定期的检查。

⑤控制支出的合法性、确实性并与政府决策相吻合。

预算的原始功能即是支出的控制,希望政府每一项的支出都符合法律、确实及诚实的要求。

⑥提供不同层级间资金转移的机制

中央政府的税基往往大于地方政府,因此在多数国家中,地方政府需依赖中央政府的资金转移以及资金转移以支付其日常的运作。

⑦作为预算计划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

预算可作为政府中、长期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而这些计划则需依靠政府的预算支持方能落实。

⑧经由财政的监督权,驱使政府机关使其计划实施更具经济性、效率和效能。

预算不仅在于对预算的收支的控制和计划的规划,亦注重对于计划、方案的实施,是否达到合理、公平的情况。

 

4、简述政策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接受和服从政策)的缘由

【育明教育解析】目标群体接受或服从某一政策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①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和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任何国家都会设法通过家庭、教育、传媒等渠道促进人们的社会化过程。

②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政策往往会对目标群体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提出一定的要求,其变化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服从和接受。

③对政策形式合理和实质合理的看法

只讲实质合理不讲形式合理,必然会走向人治,反之必然会走向教条,我们需要的是形式合理基础上的实质合理。

④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如果人们认为接受此项政策比不接受此项政策所受的损失要大,就会采取抵制的态度。

⑤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虽然人是经济人,但也是社会人,会从整体和大局角度进行判断,如果他们认为某项政策从总体上看是合情合理的,那么他们就能够顾全大局。

⑥避免收到惩罚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不争的实事,如果没有强制力做依托,政策就难以得到贯彻执行。

⑦环境条件的变化

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震动效应,一项最初不受欢迎的政策可能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并接受,一项最初深受拥护的政策可能逐渐被人们认清并抵制,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

 

5、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育明教育解析】

公共政策的过程模型指出,公共政策的过程大致如下:

1)社会问题的出现

     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人类社会就是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2)社会问题的确认

     社会问题只有在属于政策的政策范围、进入政府议程的情况下,才能转化为政策问题。

3)政策议程的建立

     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每个政府部门都有一些经常性的政策议程,并常常要为解决若干新的问题二建立新的政策议程。

4)政策规划

     作为政策制定过程的中心环节,政策规划是指方案策划、设计、评估和选择的过程。

5)政策方案的执行

     政策执行就是把政策方案的内容转化为客观现实的过程。

6)执行效果的评估

     也被称为后评估,由于人的主观局限和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事与愿违的事情经常发生,这种评估是信息不断反馈的过程,目的是确定政策的价值和决定政策的方向。

7)政策调整与改变

     通过执行效果的评估,会发现一些政策不宜继续执行,需要对其做出必要的调整,政策执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学习的过程。

8)政策的终结

    通过执行效果的评估,会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还有一些政策完全背离了既定的目标,是失效或无效的。

    前四个过程被称为广义决策,后四个阶段被称为广义执行。

 

6、简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

【育明教育解析】

政策议程包括以下基本类型:

1)外在创始型

     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阐释或扩散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压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

2)政治动员型

     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袖主动提出其政策意向,并使其进入政府议程,寻求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以便更好的贯彻和实施这项政策。政治动员型以政府议程为基点,以公众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政策方案的执行。

3)内在创始型

     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员或部门,其扩散的对象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个人,客观上不涉及社会一般公众,扩散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足够的压力以使决策者将问题列入政府议程。

 

三、论述题(20’ X 2)

1、联系实际,论述非营利性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及其自身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育明教育解析】

1)非盈利组织是指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

非盈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发展公共政策

非盈利组织在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能够发现许多公共问题。

非盈利组织通过广泛运用影响力,影响大众传媒,影响政府的决策等

对于长期政策,通过持续的分析研究,为政府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意见或建议。

②监督市场

在政府无法充分发挥功能的领域,非盈利组织可以扮演市场超然的监督者的角色,在许多方面,非盈利组织可以直接提供选择方案,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给社会。

③监督政府

非盈利组织可以不断提醒政府与公民,使政府与公民尽到其责任,更关心公共事务。

④直接提供公共服务

对于政府无法履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职能,非盈利组织可以弥补其不足,尤其是在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

⑤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非盈利组织对公共服务的奉献精神,对人、自然、社会的关爱,均体现了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她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倡导和维护社会的正面的价值观。

⑥促进积极的公民精神和扩大社会参与

非盈利组织倡导的是积极的公民精神,这种精神强调公民应积极主动的介入公共事务,对社会应有仁德与爱心,要有利他主义精神。另外,非盈利组织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也为培养积极的公民精神提供了场所。

2)非赢利组织在自身的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①限制

非盈利组织的民间性质,使其不能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如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领域。

由于非盈利组织是民间的组织,不是公权力机关,在涉及运用公权力的领域,其提供的服务的能力受到限制。

②非盈利组织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失灵的可能

公益的特殊性:有些组织可能发展为极端的、排他性极强的只为特殊群体服务的组织。

公益的父权性:指可能为少数人控制,变成图利私人的组织。

公益的业余性:从事公益活动的常常是志愿服务者,可能热心由于而专业不足。

③非盈利组织存在五种困境:任务困境、财务困境、权力困境、效能困境和治理因素。

 

2、联系实际论述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育明教育解析】

政策执行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要的政策资源

①经费资源

经费是政策执行的基础性物质资源。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②人力资源

执行都是靠人来进行的。人员保证是政策执行的必要前提,但人力资源的利用是讲求效率的。

③信息资源

政策执行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

④权威资源

权威乃是执行工作任务的权力来源,它作为政策执行的一种特殊资源,对政策的有效执行具有非常重要大的作用。

我们在制定一项政策时,不论是经济方面的政策,还是社会方面的政策,都需要一定的政策资源,需要经费资源提供资金,通过信息资源提供我们决策需要的信息,通过人力资源进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权威资源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

2)顺从的目标群体

①政策方案对目标群体的规定

 要对政策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政策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政策执行策略

②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接受程度

政策对象对政策有接受或不接受两种选择,他们对政策接受的情况又可分为三种状态:服从、认同和内化。政策对象是否接受政策的客观影响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是政策执行主体执行不力,二是政策本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③政策执行成本对目标群体的影响

当政策执行成本主要由政策对象承担时,当公民的合法权益收到某种政策的侵害时,不接受、不配合等消极抵制行为就成为必然。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需要目标群体对政策加以接受并且减轻政策执行成本以符合公众利益。

3)正确的执行策略

①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政策作为知道和规范人们正确行动的依据和规则,它本身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原则性。而灵活性指的是在原则指导下的灵活。

②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

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可以省去监督的成本,提高执行的效率。

③利用各种执行手段

可以利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教育手段等方式促进公共政策的执行。

④重视成本—收益的分析

如果在执行中发现某项政策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而为了维持它的存在又需支付较多的财政支出时,可能就到了考虑废止它的时候了。

在实际的政策执行中,正确的执行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坚持灵活性,并且建立有效的制定安排,运用各种有效的执行手段,并且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4)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

①执行人员的素质要求

 a.政治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品德素质

 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楷模,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

 c.知识素质

 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等。作为一名政策执行者,既要具备一般文化知识,又要掌握本专业及相关知识和社会经验。

 d.能力素质

 如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e.心理素质

要培养自己的抑制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f.身体素质

②执行队伍的互补

a.知识互补

一个无有效率的执行群体,应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结构

b.能力互补

如果一个群体能使人才有机搭配,合理组合,形成良好的能力结构,就能真正发挥出优化的群体效能。

c.年龄互补

不同年龄段的人各有长短,只有使他们有机组合,才能充分显示各自的优势。

d.性别互补

如何发挥女性在执行群体中的作用,形成性别互补的优化效应,是目前执行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

e.个性互补

个性互补实际上就是气质与性格的互补。

一项政策的有效执行有赖于执行人员的素质以及执行队伍各个方面的优势互补,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5)有效的沟通

沟通中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障碍

①语言方面的障碍

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予以的共识在共同过程中骑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知识经验差距过大

信息的传道者和接受者如果在知识和经验水平上很悬殊,双方的沟通就非常困难。

③组织结构不合理

管理幅度过宽,沟通就难以进行。管理层次过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就越困难,信息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折扣。认为的信息筛选往往后很多心理因素的影响。

④曲解造成的障碍

在信息的沟通中,人的行为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样一句话,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甚至语调的高低,白哦请的差异都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造成人们的理解差异。

⑤沟通技能方面的障碍

由于沟通技能不同,有些领导者能够顺利的解决一些矛盾和纠纷,而另一些领导者则会把小事闹大,使矛盾激化。

⑥心理因素的障碍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知觉的选择性、个性冲突、情绪影响以及否定逆言的心理。

有效的沟通在实际的政策执行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减小经验差距,减少曲解造成的谬误,他高沟通技巧,克服心理因素的障碍等。

以上就是政策执行的条件。

 

(二)管理学、社会学与经济学

第一部分:经济学

 

一、简答题(8’ X 3)

1、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育明教育解析】第一种是从生产角度出发,把各个部门所提供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扣除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即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第二种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再推算出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收入法。第三种是从支出的角度出发,将市场需求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国民收入核算常用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用收入法核算GDP

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间接税、资本折旧等。即: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1—53)

(2)用支出法核算GDP

在现实生活中,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使用,除了居民个人消费支出,还有私人国内投资支出、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净出口支出。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年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即:

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1—54)

以上核算方法得出的GDP值在理论上应该完全相等,但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

2、什么是货币制造乘数,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育明教育解析】指货币供给量(M:通货与活期存款总额)对基础货币(H: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变动的比率。

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根据银行体系的制度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法定准备率提取一定比例留作准备金,而另一部分可以由银行向客户放款,从而进一步增加货币量。如此继续下去,整个银行系统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ΔM=ΔD/rd。式中ΔD为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的存款;rd为法定准备率。

公式:B表示基础货币,k表示货币乘数,则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为:M=B×k

3、失业的主要类型

【育明教育解析】

(1)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市场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临时性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

(2)季节性失业,指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

(3)技术性失业,指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

(4)结构性失业,指由于经济、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和规模的变化,促使劳动力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而导致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指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的周期性萎缩而导致的失业。

 

二、分析题(17’ X 2)

1、结合中国现状,分析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育明教育解析】略。

1、 运用消费经济理论,论述如何扩大国民消费

【育明教育解析】略

三、计算题(8’ + 9’)

1、已知国内生产总值为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消费为3800,政府财政赤字为200,外贸逆差为100(单位:亿美元)

)S;(2)投资;(3)财政支出

【育明教育解析】略

2、已知C = 300 + 0.8Y,I = 200 - 50r。实际货币供给m = 200.

:(1)IS和LM曲线;(2)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3)政府购买若增加100,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量;(4)计算(3)中的政府购买乘数

【育明教育解析】略

第二部分:社会学

 

一、简答题(8’ X 3)

1、初始社会化

【育明教育解析】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的区别

【育明教育解析】首先给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的含义。

所谓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

所谓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又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两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一个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先天因素还是取决于后天努力。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进入工业社会以后,许多原有的先赋角色变成了自致角色,显示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 社会互动类型

【育明教育解析】

社会互动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归纳起来常见的几种类型如下:

合作、竞争、冲突、强制、顺从于顺应

 

二、分析题(17’ X 3)

1、 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育明教育解析】

对角色的期望:了解社会对于该角色的期望,形成一种外在的力量

对角色的领悟:自己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每个人的思想基础、道德水平、价值观念以及所处环境不同,对同一角色的理解常常有差别,甚至很不相同。

对角色的期望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的看法,因而是相同的;对角色的领悟反映的是个人的看法,因而是不同的。

对角色的实践:即在个人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角色,在很多情况下,对角色的领悟和实践是一致的。有时,实践与领悟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实践会受到主观、客观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就有一个“角色建设”问题,即遇到料想不到的困难时,角色扮演者随机应变地创造一些过去为这一角色所不具有的行为规范。

2、社会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育明教育解析】

第一,原有职业结构的不断改变: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转移,产品生产者向服务行业转移

第二,教育、职业声望及收入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经济综合地位构成社会分层的基本目标

第三,庞大的中间阶层的出现,缓解了社会冲突,促进了社会稳定

第四,职业体系日趋开放,社会自由流动空间扩大

除此之外,不能忽略下述重要的特殊因素

第一,任何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均发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不同的文化传统完全可能影响经济合理化的具体途径

第二,每个社会在步入现代化进程时具有不同的社会起点,具有不同的政治架构、意识形态、组织制度和社会利益结构

第三,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和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大区别,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有更强的干预功能。

第四,外部国际环境的差异。我国现代化属于“迟发—外生”型现代化,与发达国家的“早发—内生型”现代化有着不同的外部环境,当前集中体现为受到“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出现一些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特征,但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具有自己的特色。

 

3、社会角色失调的种类及其处理方法

【育明教育解析】

人们在承担诸多的社会角色中就可能出现角色失调。角色失调有如下几种:

  ⑴ 角色不清:

  这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规范认识不清。之所以角色不清,原因多半是在社会变迁中一种新的社会角色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不知道其本身的行为规范。当然,也有故意不去认清角色规范的,这是另类角色不清。

  ⑵ 角色冲突:

  这是指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着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冲突包括两种情形:角色间的冲突和角色内的冲突。

  ⑶ 角色中断:

  这是指一个人前后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出现矛盾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角色中断,是因为人们在承担前一角色时还没有为后一种角色做好准备,或者前一种角色的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直接冲突。

  ⑷ 角色失败:

  这是指角色扮演不成功。它包括两种结果:一是角色承担者中途退出角色。比如,现代社会中离婚现象增多,作为当事人,离婚就意味着角色失败。因为不管怎么说,其丈夫或妻子的角色没有扮演成功,否则就不会离婚。二是尽管没有退出角色,但其表现却是失败的。

调适的总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角色不清:在社会文化的迅速变迁时期,很多社会角色都在发生变化。当角色发生变化时,社会还没有来得及对它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角色承担者本人不清楚,其他人的看法也有分歧,角色不清便由此产生。

角色冲突:角色紧张就减少他的过多的兼职,使他能把精力用在最重要的岗位上

针对因角色规范不一致而产生的冲突,就应采取使人的角色单一化的做法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觉悟也是防止角色冲突的重要措施。

角色中断:从角色承担者个人对自己个人来说,应对自己人生有所设计,为未来的角色做些准备工作;对于家长来说,应注意对子女的成长进行指导;对社会来说,应加强对各种不同角色的培养、培训和咨询工作

角色失败:角色失败通常是件坏事,但如果处理得当,也能把它变为好事。吸取失败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重新振作。

第三部分:管理学

一、简答题

1、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

【育明教育解析】目标管理是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必须记住的一个知识点,此题难度适中。

目标管理是指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

    目标管理的优点包括:

    ①目标管理既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又具有激励员工的作用。

它强调上下级的协调以及员工参与,能够使员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并结合上级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容易形成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机制。

    ③目标管理可以促进更好的管理

    目标管理迫使管理人员去考虑关于计划的效果,考虑完成目标的方法,以及人员、资金和设备等,从而使计划工作落到实处,保证了目标的现实性。

    ④目标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详细考虑组织的任务和结构,使得各个目标都有负责人,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⑤目标管理鼓励个人投入,激励员工专心于他们的目标。

    目标管理强调雇员参与目标的制定,从而使他们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纳入计划之中。

    ⑥目标管理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控制需要衡量计划执行的结果,采取行动纠正偏差,目标越明确越有这样的优势。

    目标管理的缺点有:

    ①目标管理假定员工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目标

   这就忽视和组织中的本位主义及员工的惰性,对人性的假设过于乐观。

   ②目标商定需要上下沟通、统一思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③目标及绩效标准难以确定

   它过于强调量化目标和产出,而现实中企业内部的许多目标是难以量化的且绩效标准也会因员工而有所不同。

   ④目标管理会使员工在制定目标时,倾向于选择短期目标,从而有可能会牺牲长期目标。

2、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育明教育解析】组织设计的原则是管理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复习中,和组织相关的各个环节都要掌握。这是考试重要考察点。在回答的时候,还是要遵循“定义先行”的育明答题原则。

组织设计是以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设计活动,是组织能够有效实施管理职能的重要前提。

    组织设计包括以下原则:

    ①目标一致性原则

    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的设计与调整都应该依次为标准。

    ②分工与协作原则

    组织设计中的管理层次的分工、部门的分工和职权的分工,以及各种分工之间的协调,都是分工与协作原则的具体体现。

    ③有效管理跨度原则

    一名领导者能够有效实行领导的直属下级的数量是有限的,在进行设计时,领导人的管理跨度应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④权责对等原则

    职权与职责必须对称或相等,既要明确每一部门的职责范围,又要赋予完成其职责所必须的权力,二者要协调一致。

    ⑤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集权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指挥,以及人财物的合理使用,分权有助于基层迅速、正确的做出决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集权和分权。

    ⑥精干高效原则

    要在满足组织正常运行需要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更好的为组织绩效服务。

    ⑦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既要保证组织在外部环境和任务发生变化时能够有效运转,又要保证在运转过程中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做出相应变更,使之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

3、平衡积分卡的特点

【育明教育解析】BSC是管理学和行政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在罗宾斯管理学中没有提及,但是在另外一本育明教育推荐的参考书中有详细论述。

平衡积分卡关注顾客,强调通过创新或改进少数关键流程为客户创造价值,注重团队工作和知识共享,突出了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是一个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指标体系,它使企业能在了解财务结果的同时又能对自己在增强未来发展能力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监督。

    平衡计分卡包括以下特点:

      ①是一种绩效评价系统

      是基于组织绩效的战略评价体系,不仅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片面性、滞后性,而且强化了在目标制定、行为引导和绩效提升等方面的管理,使绩效目标达成制度上的保障。

      ②是一种战略管理系统

      使组织各层级对战略达成共识并将其转化为四个层面的目标、指标和标准。通过建立组织、业务单位、部门、个人的平衡计分卡,使员工在一套评价指标的引导下努力工作,从而实现战略目标。

     ③是一种沟通工具

     它被视为一个用于传播、宣讲和学习的系统,通过宣讲和传播使管理者和员工真正了解企业愿景和战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努力达成既定目标。它的开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

     ④强调“平衡”的重要性

     在这种体系中强调平衡,尤其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组织内外的平衡、前置指标与置后指标的平衡以及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

     ⑤强调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它是根据组织战略和愿景,由一系列因果链条贯穿起来的一个有机整体。下面四个目标的协调一致是价值创造的关键:

     A目标客户满意了,财务成果才能实现

     B客户价值主张描述了如何创造来自于目标客户的销售额和忠诚度

     C内部流程创造并传送客户主张

     D支持内部流程的无形资产为战略提供基础。

二、论述题

1、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育明教育解析】育明教育提醒大家,在回答简答题,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先把提干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名词进行解释。正所谓“定义先行”。

矩阵式组织结构,就是把一个以项目或者产品为中心构成的组织叠加到传统的、以职能来构成的纵向组织之上。其特点在于能使产品事业部结构和职能制结构同时得到实现,创造了双重命令链。

    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有:

    ①双重的权力结构便于沟通与协调,可在短期内迅速完成重要任务,可以适应不确定环境下复杂的决策和经常性变革。

    ②它既保持各部门职能的独立,为职能和生产的改进提供机会,又能有效地将来自各个部门的人员组织起来,实现产品间人力资源的共享。

    ③这种结构给员工提供了获得职能技能和一般管理技能两方面技能的机会。

    矩阵式组织结构的缺点在于:

    ①在双重权力系统中,权力的平衡很难维持,容易造成争议和冲突,甚至争权夺利。从员工角度来说,理解和适应这种模式是很难的。

    ②员工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和全面的培训。

    ③矩阵式结构想要使横向团队和纵向科层一样正式化,但在实际中这是很难的。

    介于此,只有当产品线之间存在着共享稀缺资源的压力、存在着对两种或更多的重要产出的环境压力、组织的环境条件是复杂的并且不确定的这样的情况下,矩阵式组织结构才能够有效使用。

2、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育明教育解析】通过与个体决策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群体决策包括以下的优缺点:

  (1)群体决策的优点

    ①更全面的信息和知识

    通过综合多个个体的资源,可以在决策过程中投入更多的信息。

    ②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群体能够给决策过程带来异质性,这就为多种方法和方案的讨论提供了机会。

    ③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如果那些会受到决策影响的任何将来要执行决策的人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去,他们就更愿意接受决策,并鼓励别人也接受决策。

    ④增加决策的合法性

    如果个人决策者在进行决策前没有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决策者的权力可能会被看成是独断专行,因此群体决策被认为比个体决策更合乎法律要求。

   (2)虽然群体决策有以上优点,但是一些反对者还是认为它有以下缺点:

    ①浪费时间

    组织一个群体需要时间,并且群体产生以后,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是低效率的,从而限制了管理者在必要时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②从众压力

    群体成员希望被人baoh群体接受和重视的愿望可能会导致不同意见被压制。

    ③被少数人控制

    如果这种控制是由低水平的成员所致,群体的运行效率就会受到不利影响。

    ④责任不清

    群体成员对于决策结果共同承担责任,但谁对最后的结果负责却不清楚,在决策过程中任何一个成员的责任都会降低。

3、简述公平理论,以及公平理论对管理的启示

【育明教育解析】

1、公平理论

(1)分配公平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做出一定的努力以后就期望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当员工做出努力并获得了回报以后,他不仅关心其所得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所得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回报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如果他决定报酬合理,是公平的,就会继续努力,否则他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而不公平感会给员工带来紧张情绪。

    公平理论将参照对象划分出三种类型:他人、自我和制度。

    ①与他人进行比较:员工进行比较的他人包括同一组织中从事相似工作的个体,还包括朋友、邻居和同行,这种比较称为横向比较,即员工要将自己获得的报偿与自己的投入的比值与组织内外其他人做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是公平的。

    用Op表示员工对自己所得回报的感觉,Oc表示自己对他人所得回报的感觉

   Ip表示对自己所做投入的感觉,    Ic表示对他人所做投入的感觉

   1)当Op/Ip<Oc/ Ic,即员工出现负面不公平感,这时就会通过以下方式减轻他的不公平感:减少个人努力,要求提高自己的报酬,要求改变岗位或调换工作,阻挠他人的努力,改变比较的对象。

   2)当Op/Ip>Oc/ Ic,员工会体会正面的不公平感,这种情况下,在开始时员工会要求减少自己的报酬或自动多做些工作来维持心理的平衡,但是久而久之员工会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

   ②与自我进行比较:即纵向比较,就是讲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所获得的报酬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所获报酬的比值进行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Op表示员工对自己现在所得回报的感觉,Oh表示自己对过去所得回报的感觉

   Ip表示对自己现在所做投入的感觉,    Ic表示对自己过去所做投入的感觉

   1)当Op/Ip<Oh/ Ih,员工会体会不公平感,他同样会减少自己的努力,要求提高个人工作报酬或者离职。

     2)当Op/Ih>Oc/ Ih,当现在的报酬比过去多时,员工当然不会产生负面的不公平感,自己会主动多做些工作。

     ③与制定进行比较

     制度是指组织中的薪金政策、程序以及这种制度的运作。

     另外,公平理论是十分复杂的,这表现在

      ①公平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

      ②公平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

      ③公平与绩效的评价有关

      ④公平与评价人员、操作标准甚至组织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2)程序公平

关注的是员工是否认为决策的制定过程是公平的,也就是组织内部的制度上是否公平对待每一个个体,这影响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内的公民行为。

影响程序公平感的因素有:

    ①程序控制

    指决策形成之前,人们对自己影响决策过程的地位或作用是否得到公平对待的判断。

    ②决策控制

    指人们对形成的决策结果是否有控制权,员工对结果提出修正的权力是否得到尊重等。

    ③相互公平

    指决策过程或决策的结果是否对所有的员工都一视同仁。

2.对管理学的启示:

   公平理论启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员工的激励问题。

   ①影响绩效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

   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公平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上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

   ③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员工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

   ④组织要在机制上采取一些手段,营造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员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

   ⑤在政策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员工所追求的程序公平感,让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民主、合理的参与组织的决策。

2009年专业课真题

 

(一)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一、 名词解释

1.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育明教育解析】第三部门行政模型是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应用。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特点有:

1)公共事物往往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代表多元利益的候选

2)在很多方面政府工作通过合同委托给第三部门完成,政府官员在处理这些事务时再也用不上自己的等级权力

3)政府不可能轻而易举的监督组织之外的代理商,除非损害了该项目和所服务的公共利益,政府不能随意利用等级命令来取消合同

4)行政组织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它们往往与其他公共组织形成一个网络,通过组织互动来实现目标。

 

2. 领导者的THC技能

【育明教育解析】领导者的THC技能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化技能。

1)技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有效地管理学必须拥有完成专业性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特别是一线的管理者,技术技能尤为重要,因为一线的管理人员大多从事训练下属人员或回答下属人员有关具体方面的工作。

2)人际关系技能:一个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和活动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对外要与有关的组织和人员进行联系,对内要联系上下级。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技能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性的活动之中。这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技能,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要。

3)概念化技能:是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趋势,将组织视为大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建构愿景,以保证组织的永续生存和发展。

以上就是领导者THC技能的具体内容。

 

3. 政府工具

【育明教育解析】政府工具,又叫政策工具,或治理工具,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府工具乃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府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目标。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没有理想的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境因素。

政府工具包括以下内容:

1)命令条款:政府直接发布命令,采取某种政策行动以达成政策目标

2)财政补助:政府机关给予标的团体某些经费上的补助或支援

3)管制规定:政府机关颁布某些管制规定,包括禁止不法行为、进行价格管制等

4)征税:政府机关征收赋税或费用

5)劝诫:包括公开表扬、公开展示或提供信息、发表演说三种基本形式

6)权威:政府机关以其优越的统治权,使人民服从其政策

7)契约:由政府机关和民间订立契约,包括签订契约、保险、经销权等。

 

4. 思想库

【育明教育解析】思想库也叫脑库,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它是政策主体的一个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被称为是现代决策链条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改善政策系统和环境、促进决策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地影响。类型有:

1)官方思想库:隶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2)半官方思想库:有三种形式:政府出资支持的重点科研课题、与政策研究机构签订合同、与政府有关机构有对口挂靠关系

3)民间思想库:由民间发起,得到基金会或公司企业赞助的社会性政策研究机构

4)国际思想库:以国际问题为研究对象

 

5. 取舍理论

【育明教育解析】取舍理论源于正统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政策和目标时通常把现有资源假定为有限和固定的,若他们面临多项政策或多重目标的选择,那么就必须有所取舍,换句话说,采取某项政策或追求某种目标,就必须舍弃其他政策或牺牲其他目标。

取舍理论应用于政策实践是非常危险的。它是一种短视观点,是一种权宜之计,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6. 头脑风暴法

【育明教育解析】过去只用来形容精神病人毫无逻辑的胡言乱语,从中得到创造性思维的启示。美国学者奥斯本首先把它归纳为一套创新方法,后来这种方法被逐渐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在20世纪50年代被视为思维创新的主要方法。头脑风暴法包括以下原则:

1)排除批评,即无批评

2)欢迎畅所欲言:不存在权威的意见,与会者人人平等。

3)观点多多益善

4)合并与改进:不同观点的组合与改进。

 

二、 简答题

1. 从人性假设出发简述相关领导理论。

【育明教育解析】从三种人性假设出发,可以得到相应的领导理论:

1)经济人假设与独裁式领导

①经济人假设: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他们没有雄心壮志和负责精神,而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他们对组织的要求与目标不关心,只关心个人,而且其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他们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

由此可见,在这种人性假设中,人们没有自主性去完成组织的工作,这就需要独裁式领导加以督促,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②独裁式领导:是一种传统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完全依赖手中的权力与威势以强迫部署服从,其效果是短暂的。其特征为:

a以权力威胁为基础       

b所有的政策、制度都由领导者自己决定

c以事为中心    

d采取严密的监督

e不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常以主观批评或决定员工的工作效率。

f员工对领导者的指令不能加以怀疑    

g有功则首张独享,有过则惩罚部下

(2)社会人假设与民主式领导

①社会人假设:人是“社会人”,是由社会需要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因此,金钱不是激励职工积极工作的唯一动力,职工的社会心理需求才是影响职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不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而取决于职工的“士气”。“士气”取决于企业中的人际关系、职工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

由此可见,社会人假设认为员工的满意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就需要民主式领导的发挥,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动机。

②民主式领导:对部署使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工作的决定并了解如何去做工作,部署的潜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它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领导方式,对工作效率的增加有明显的效果,从而充分发挥人员潜能。

a.  决策由大家共同制定   

b.部署可以请求工作的修正 

c.有功则首长与员工共同分享,有过则首长先行检讨 

d.对部署的奖惩依据客观标准 

e.部署与领导者合作,没有距离感

f.对部署做政策性的指导,细节则部署自行处理 

g.关心部属生活,尊重部署人格。

3)自动人假设与放任式领导

“自动人”的假设:“自动人”又称“自我实现人”。“自动人”的假设的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乃是“自我实现”,即以其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的潜力。人生来就是勤奋的,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由此可见,自动人假设认为人们拥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不需要管理者予以太多的干预。这就导致了放任式领导的产生。

②放任式领导:主管放弃其领导任务,一切听其自然,任由部署自行处理业务,很少主动去给予指导,除非部署前来请示,否则不表示任何意见,平时与员工接触很少,感情淡薄。其特征包括:

a领导者对机关的工作不加过问 

b领导者不关心部署,也不关心工作

c领导者与员工关系疏远   

d领导者对员工的奖惩完全是被动、刻板的

以上就是从三种人性假设出发得到的相应三种领导理论。

 

2. 税收与其他公共收入相比有何特点。

【育明教育解析】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人的一种形式。税收有如下特点:

(1)税收是由政府来征收的。

(2)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

(3)税收是强制征收的。    

(4)税收是无偿征收的。

(5)税收的征收有固定限度。

(6)税收是为了满足政府经费开支的需要而征收的。

政府通过课征税收的办法取得的公共收人,实质是人民将自己所实现的收入的一部分无偿地转移给政府支配。它与其他公共收入相比,有以下优点:

1)不会凭空扩大社会购买力,引起无度通货膨胀;

2)政府不负任何偿还责任,也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不会给政府带来额外负担;

3)税收是强制征收的,政府一般可以制定法律向其管辖范围的任何人或任何行为课征任何数额的税款,故可为政府支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所以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公共收人形式中,税收为最佳形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税收是公共收人的主要支柱。

 

3. 什么是公共利益?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哪些基本标准?

【育明教育解析】

1)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2)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①公共性

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和不特定性。这种利益的实现主要依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选择机制。

②合理性

要对局部公共利益与整体公共利益、短期公共利益与长远公共利益加以衡量。对可能减损的私人利益与可能增长的公共利益加以衡量。对实现公共利益的不同方式加以衡量。

③正当性

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广泛的公众利益,政府机关应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参与是民主的重要特征,程序是民主的有效保障。

④公平性

对与减损的私人利益要有所补偿,这种补偿是一种得失相当的合理补偿和公平补偿,而不能只是强制性和象征性的适当补偿或弹性很大的相应补偿。

 

4. 简述政策方案的设计要点。

【育明教育解析】政策方案的设计要点包括:

1)成本:方案需要考虑的成本及其效率

2)稳定性:方案的抗干扰性和目标的可持续性

3)可靠性:在既定时间段实施方案的可能性

4)牢固性:如果执行中方案部分失灵或受损,该方案能否持续执行

5)灵活性:方案的伸缩余地有多大,目标和手段能不能变

6)风险性:失败的可能性

7)传播性:方案是否容易被人们所理解从而得以顺利执行

8)功效性:方案的价值表现、在伦理道德上的影响以及方案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9)简单性:是否容易贯彻执行

10)相容性:是否与现行相关政策相容

11)可逆性:方案执行中阶段性目标和程序的相互替换性

12)强韧性:方案是否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条件

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要点,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

 

5. 在非确定型决策的原则方法中有“好中求好”和“坏中求好”两种方法,什么是“好中求好”?什么是“坏中求好”?试举例说明。

【育明教育解析】非确定型决策方法是指决策人无法确定未来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的决策。这时决策方案的选择受到决策者能够获得的有限信息的影响,也会受到决策者心里定位的影响。不确定型决策的主要方法有很多,如等可能性法、保守法、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其中,“好中求好”和“坏中求好”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1)好中求好法:这是一种乐观的决策准则,这种决策准则就是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最好的情况,从每个方案的最好结果中选择一个最佳值,将其对应的方案作为最终选择的最优方案。“好中求好”决策准则的步骤包括

①确定各种可行的方案

②确定决策问题将面临的各种状况

③将各种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列于决策矩阵表中。

④求出每一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

⑤将各个方案的收益值进行比较,选择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我们有三种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有四种可能的结果,那么我们就在每一方案中找出最有效益的值,然后将这3个最优值相比较,取出最大值,并把这个方案作为我们的最终方案。这就是好中求好法,但是由于这是一种假设所有情形都达到最优时所能得到的结果,因此不能再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这一方法。

2)坏中求好法:又叫小中取大准则,或称悲观决策准则,这种决策准则就是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从每个方案的最坏结果中选择一个最佳值,将其对应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坏中求好”决策准则的步骤:

①确定各种可行方案;

②确定决策问题将面临的各种自然状态。

③将各种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列于决策矩阵表中。

④求出每一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损失值。

⑤选择最大损失值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同样的,例如,在作出一项决策时,我们有三种方案,每一种方案有四种可能的结果,我们在每一方案中找出效益最低的值,然后把三个方案分别得出的最低值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大的值所在的方案为我们的最终方案。这是一种相对保守的策略。

 

6. “自然史观”是社会问题分析的一个概念框架,试运用这一框架分析发生在2008年的一个热点问题。

【育明教育解析】

1)社会问题的自然史观表现了社会问题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通俗的说,它讲的就是社会问题有一个自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其基本理论框架是:首先定义“社会问题”和“自然史观”,将价值判断引入对社会问题的认识,然后进行案例分析,概括社会问题从“觉察”、“界定”、“描述”到“改革”的发展阶段,实现“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的联结,从而把握了社会问题产生发展的规律性。

2)2008年9月,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病例。为此,国务院启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级回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回收问题奶粉、免费医治患者、彻查事件、通报世卫组织及严惩有关责任人。全国因食用问题奶粉而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逾二十九万人,死亡六人。国务院决定全面检查奶制品,整顿奶制品行业;停止所有食品生产企业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对食品安全法草案作重要修改。九月廿二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因“奶粉事件引咎辞职”,成为又一名因处理重大公众安全事故失当而请辞的正部级官员;三鹿集团所在的石家庄市市委书记遭撤换,市长被免职;三鹿董事长及多名涉案者被拘捕。我们可以通过社会问题的自然史观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3)社会问题的确认要经过一个“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并且通过一定的改革措施,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察觉

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没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问题察觉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客哦观条件,而且取决于相关人员的主观条件,如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个人利益、价值观念等。

在蒙牛宣传牛奶“增强体质,强健中国人”的理念之时,我们都深信牛奶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很少有人知道牛奶加工过程中的黑幕,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是一个问题逐渐被公众和政府所认识和察觉的过程,全国因食用问题奶粉而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逾二十九万人,死亡六人,这样残酷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和其社会影响的广泛性,才能为我们后面的问题解决铺垫道路。

②问题界定

问题界定是要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首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其次需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诊断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差距何在,二是原因何在。最后,通需要把问题情境转化为实质问题。总之,问题界定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复杂的问题总结概括为清楚明了的实质性问题,分析主要矛盾。

通过对三聚氰胺事件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了牛奶制造业的种种黑幕,从而界定出问题在于在奶源生产、收购、销售环节中出问题,牛奶产业的不规范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善。问题的界定为我们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思路。

③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纵的语言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达的过程,可以运用文字、符合、图表、数字等。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描述尽量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二是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后,我国政府及时想社会大众报道了事件并强调了其严重性,并且在事件过程中一直报道获病及死亡人数,使问题达到了普遍重视从而遏制了其进步不恶化的可能性。

④改革

经过以上三个过程以后,政策问题就可以进入政策议程,通过一定的改革措施,并经过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等相关环节解决最初的公共问题,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社会问题自然史观”的理论发展路径。它是我们社会问题确认与解决的重要思路,需要我们加深对它的认识并将其学习利用。

 

三、 论述题。

1. 试用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分析副职过多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育明教育解析】副职过多是我国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经过历次改革以后仍然没有十分明显的成效。

1)副职过多的原因主要有

a副职过多是政府失灵的重要表现。成本和收益相分离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政府缺乏任何价格的指引,从而便割裂了与成本的联系,从而造成生产过剩、组织结构臃肿等问题。我国的国家公务人员都是由国家预算出资发放工资,因此使各级政府没有形成一种成本上的压力,更不会自主的从缩减副职上下功夫。

b内部性问题

公共组织为了进行内部管理,需要发展它们的标准或规则,这些标准或规则即内部性。其在组织机构表现为:预算增长、大机构规模、控制信息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权力。

由此可见,政府片面追求工作人员数量的扩张,副职过多是其这一追求的必然产物。

c寻租的结果

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追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副职过多是金钱“润滑”的结果。无论编制和职数是多么严格与明确,一旦有了足够的金钱充当媒介就能无坚不摧!瞒天过海也好,弄虚作假也罢,不怕找不到增设职数的借口和理由。

d副职任命及审批制度不合理

首先是本级主管领导随意性大,任意增加副职职数,编制和定员的意识淡漠。其次是上级审批部门未严格把关。本级副职官员的任命须报经上级审批。而副职如此之多的事实已证明:上级的“审批”就是走个形式而已,没有经过严格的把关。

e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形成了过多的等级,我国的编制上本身就设置了很多的副职。尤其是传统科层制对我国的政府结构影响深刻。虽然科层制有它自己的优点,但是仍然对我国的政府治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决策权力集中化造成管理的恶性循环、专业分工原则扭曲等等,都是使我们形成副职过多的组织结构的重要原因

f政府职能过多且不明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的职能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涉及领域太多,政府能力有限,使得在某些地方就会出现职责不明的情况。副职过多就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府所辖职能领域过宽事无巨细,要制定大量的规划、方针、政策,而且还要忙于招商引资,有些可放给社会组织做的事也没放手……在需要行使如此多职能的前提下,副职多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并且各个副职之间的职责划分也不甚明确,这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g减人困难、干部退休机制不畅,挂职干部身份需要

一是减牌子难减人。一些地方启动了大规模的撤乡并镇工作,牌子好撤,但官员难消化,所以只能都挤在一个牌子下;二是增新人难减老人,干部退出机制不畅,导致干部走得少,来得多;三是挂职干部"身份需要"。

(2)解决措施

a缩减支出

公共财政预算的"钱袋子"管住了,吃财政饭的副职"帽子"才会减少。既然政府管理中缺乏价格机制的制约,就要求我们自主的去进行管理和控制,缩减支出,减少不必要的职务。

b克服内部性问题

政府不应片面追求工作人员数量的扩张,而应集中力量于政府绩效的提高。

c避免权钱交易,加强晋升机制的管理

寻租行为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对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晋升我们要严格把关,不能为钱、权所动摇,并且约束本级主管人员的职权,使其不能滥用权力提升人员。

d严格副职任命及审批制度

制定一套严格的副职任命及审批制度并且认真加以贯彻执行。

e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结构

促进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减少组织层级,建立弹性和回应性的组织,引入弹性化的组织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的挑战。使副职人员数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f明确并缩小政府职能

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职能。不要去管行政机关不该管的事务,尤其是减少行政机关过多的权力,增加民众的权利,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将该放给社会团体、组织的事务,交给他们管理,从而不仅可以集中精力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作为,而且可以从源头上达到削减副职数目的作用。

g完善干部退离制度

干部能上不能下,仍是当前一大突出问题,不出格、不到龄、不惹事,就难以通畅地退出领导岗位,在"官本位"的思维主导下,干部出口很难拓宽。当务之急,是要实行严格的干部任期制,届期满了必须退出岗位。

总之,副职过多严重影响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我们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减少副职。

 

2. 请结合材料提出支持和反对“限行政策”持久化的理由,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个人的观点。

【育明教育解析】

1)限行政策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有利于节能减排

限行政策使实际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大幅度减少,从而能够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

减少了交通拥堵

限行政策错开了车辆的实施时间,从而使车辆行驶更加畅通,减少了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方面了人们出行。

③减少污染、提升空气质量

路面实际行驶车辆的减少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空气质量,从而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④有利于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

2)限行政策的缺点有:

①开车改公车,使限行流于形式

有些部门为应对公车限行的诸多不便,采取了租车的措施。如此以来,公车是被限行了,而能源消耗却在继续,同时又多出了一笔不菲的租赁费用。致使公车限行流于表面,完全偏离了其本意。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显然不能够支持“节能减排”偶的长久之计。

②对北京机动车市民造成不便

限行政策客观上导致了对机动车这种私有财产限制性规定的增强,也就是说,对于在北京拥有机动车的市民来说,其出行权至少要相比于不限行的地区打五折享有。

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单双号限行忽视了人们的愿望和能力,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④不具有普遍实用性

长期内并不会使出行人的状况有所改善。实行交通管制是必要的,但要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公交、地铁等其他替代的出行工具还没完善的情况下,单双号的限行不会使出行的人们的福利增加。

2)尽管限行政策有一定的缺点,但是它的优点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在北京是值得持久的运作下去的。我的观点源自于一下理由:

①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政策执行有以下特征,我们可以从这些特征中看到限行政策使值得我们持久的坚持下去的。

②对象的使用性

政策对象是政策作用和影响的对象,它涉及一定的人和事。限行政策在北京市这个公共交通发达、交通拥堵时常发生的城市实行,是十分合适的,它能够很好的改善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

③执行的灵活性

在政策执行中,一般都不会涉及具体的操作细节,这就需要各地方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限行政策本来是在奥运期间制定的,但是在奥运结束后也延续下来,并且辅以相应的政策,其执行是十分灵活的。

④阶段的有序性

阶段的有序性是指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这要求政策执行程序的每个环节具有时间上的前后次序。限行政策从奥运期间的试行,到现在的应用,再到以后在适当城市的扩展运用,体现了其有序的渐进过程。

⑤过程的动态性

政策执行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它是一个思想和行为需要不断变化和调整的过程。要根据具体情况后变化了的条件以及反馈的信息不断地调整原来的执行策略和程序。限行经过一系列的调整过程,处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的过程中。

⑥执行的协调性

政策执行是各种政策要素在空间上的分配和重组,其中任一要素的发展变化以及各要素的分配方式、比例等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政策执行的进程,它反映了政策执行在空间上所具有的协调性。限行政策实施以来得到了政府部门和各界的高度重视,从而得到了诸多方面的支持。

⑦执行的时限性

这不仅指政策执行中每一环节都有时间上的限制,还指政策执行进程的及时完成。政策执行不能过于急速与不能过于慢速,否则会形成政策执行的障碍。限行政策在奥运期间和它的现行阶段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满足着时限性的要求。

3)政策评估证明了限行政策的有效性,从而应该使限行政策持久化

 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作出基本的判断。限行政策使经过政策评估检验的有效政策,是值得我们继续推行下去的。

综上所述,虽然限行政策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是仍然是值得我们持久推行的一项有效政策。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