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研真题 > 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基础理论考研试题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基础理论考研试题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时间:2015-08-23     来源:育明教育     作者:蔡老师      点击量:1337

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基础理论考研试题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传播
--传播是一切交往的实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它直接表现为社会信息的流动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人的社会化意义建构行为,又是人际间或组织间发生、发展和维持关系的基本机制。
--从普遍意义上讲,分为非人类传播和人类传播,人类传播又分为非社会传播和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指人的自我传播,社会传播则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学所研究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传播,即人的信息流动过程。
 

2、信息
--信息(information)是人的精神创造物,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最早出现在通信领域,申农和维纳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信息的概念。根据信息论的定义,信息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运动的表达形式。信息的作用在于表述它所在的物质系统,从而减少或消除人们对该物质系统的不确定性。根据起其所在系统的不同,可以把信息分为三类,即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其中,社会信息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3、受众
--受众(audience)即受传者,或称阅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收者的总称,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等。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传播活动产生的动因之一和中心环节之一,同时又是大众传播媒介积极主动的参加者和反馈源。离开了受传者,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便不能成其为传播。
--在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中,受众是明确的,且人数较少。受众和传播者相对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换。而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的特点。大众传播者和受众构成了社会传播过程的两极,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关系,构成了现代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特色。
 

4、舆论领袖
--舆论领袖(opinion leader)是拉扎斯费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two-step flowof communication)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
--舆论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
--其特点是:(1)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2)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3)与受其影响者处于同一团体并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4)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这方面的信息。
 

5、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即媒介的文化价值。
--媒介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又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亚文化系统,即媒介文化。媒介文化日益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广泛的影响。
--研究媒介文化,实际上就是研究传播媒介与文化及其变迁之间的关系。
有三种理论模式:传播媒介是文化表述的工具,反映文化及其变迁;传播媒介是文化传送的工具,影响文化及其变迁;传播是社会文化仪式和文化的生存与再生,容纳文化及其变迁。
 

6、传播效果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的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根据传播学者麦奎尔的分类,传播效果有四种类型: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和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传播学中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大致经过了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效果论四个阶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叫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具有哪些功能?
--模式是对客观事物直观而简洁的描述,它是理论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传播模式则是对传播过程和机制的简约化描述。
--传播模式是思想和研究的辅助工具,能够科学地、抽象地在理论上把握传播的基本结构与过程,描述其中的要素、环境及相关变量的关系。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1)构造功能: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2)解释功能:解释尚未明了的问题,获取对未知关系的认识;
3)启发功能:启发探知新的未知的事实与方法,引导人们关注某一要素的核心环节;
4)简化功能:使得传播研究者可以跳过一些要素,简化步骤,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
5)预测功能:可以为估算各种不同的结果可能发生的概率提供基本依据,从而对事物的过程与结果进行预测。
2、什么叫把关人?影响把关人的因素有哪些?
--把关人(gatekeeper)又叫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
--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传播学者怀特对把关人进行了系统的个案研究。
--影响把关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政治和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传播信息因素、传播组织的因素、受众因素、技术因素以及把关者自身的因素。
认识这些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可以使传播者的把关更加有效,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3、简述知识沟假说的基本内容。
--知识沟(knowledge gap)假说最早由传播学者蒂奇诺等人提出。
--其基本内容是: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社会经济地位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增加,但由于前者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知识沟的产生有非常复杂的原因,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经济地位的因素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传播技能的差别;知识储存量的差别;社会交往范围的差异;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大众媒介本身倾向于为较高阶层服务的本性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什么叫第三者效果?试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第三者效果现象。
1)【首先解释何谓第三者效果,交代这一理论的主要思想。】
第三者效果the third-personeffect)是由戴维森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传播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他们往往认为,特定的信息对自己没有什么效果,但他人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分析和解释第三者效果。】
例如,在出现对其不利的媒介信息时,厂家会比受众的反应更快。一种解释是,他们认为,公众可能会受到媒体的影响,而采取对其不利的行动。而事实上,受众的反应并不一定如厂家想象的那么强烈。
3)【结合自己的看法,对该理论作一简要评论。】
人们通常认为别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大众媒介影响,但这可能是错觉,低估了媒介对他们自己的效果。
 

2、什么是传播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你怎样看待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答题思路:
1)【首先分别解释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含义,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定性研究方法就是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建构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的结论。传播定性研究方法常用的有话语分析、民族志方法、符号互动论等。
定量方法是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2)【结合自己的看法,谈谈对两种研究方法的认识,重点阐述对两种方法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以及两者的关系的认识。】
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划分主要是由研究者使用的分析中介所决定的,量化分析的中介体是数字以及数字之间的相对关系(量化的事实),质化分析的中介体是人类的经验、概念。
量化和质化只是强调重点不同的理论形态,两者有明显的互通性,在本质层次上,所有的理论的都是质化的,但大部分的理论都还是引用形式化、数据化、图形化的再现方式。


获取更多中国传媒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笔记资料、讲义课件、参考书解析、历年真题及答案分析可联系育明教育专业课老师咨询答疑QQ:2684762903    电话:15201618355 育明教育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