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研参考书 >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之名词解释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之名词解释

时间:2015-08-23     来源:育明教育     作者:蔡老师      点击量:1282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之名词解释 

1 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传播:指人际间,群体内以及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 意见相互传受的过程。 

3 群居说和好奇说:是唯心主义者对新闻传播起源的两种解释。唯心论者认为:人们的好奇的本能是形成报刊 的最根本的心理条件,交往是基于群居本能的反映而产生一种派生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群居本能和心灵交流 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而提供经验正是基于群居本能的产物。所以形成报刊的最根本条件是好奇本能和群居本 能。 

4.新闻传播的本源:指新闻的基本来源,即新闻是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与受收的新闻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 方。 

5.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他将事实转变为新闻,制成符号,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传者,在新闻传播过 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是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 

6.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 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7. 角色期待:群体中的成员期望站在某个地位上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或实现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 段。 

8. 角色冲突:扮演一个或几个不用的社会角色时,内心发生冲突与矛盾。 

9. 角色行为:属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实际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被期待的角色行为即指定角色,与真正的角色 行为是有区分的。 

10. 角色规定:对扮演某种角色的资格、条件及行为规范并为该角色群体认同的共识,角色规定的明确程度与 可操作性,对与角色期待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11. 角色规范:角色群约定俗成和明文规定的扮演该角色的标准,是角色规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内人的自我 规定、自我约束与自我执行对行为规范的一致理解,自觉执行与对违反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是实现被期待的 角色行为的有利保障。 

12. 道德规范: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 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13. 新闻他律:对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 

14.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自律,在道德上进行的自我约束,以新闻伦理为核心的自我约束,以新 闻法制为核心,以新闻伦理为基础,目的在于防止滥用新闻权利,对社会民众负责,在新闻活动中,这是新闻 传播者的一种自我行为控制。 

15.新闻传播者的权利:一般权利,普通公民同样依法享有的权利;角色权利,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职 业权利(7条).知察权. 编辑权 : 传播权..监督批评权 秘匿权 著作权 人身安全权。 

16.新闻终身教育:新闻继续教育,指新闻传播者结束在校学习后各个阶段不断接受社会教育和职业培训。 

17. 新闻社会教育:对非新闻传播者实施的新闻知识普及教育,目的在于,使广大公民了解新闻传播基本知识, 更好利用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并主动参加新闻传播活动。 

18. 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 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 

19. 生活事实:客观存在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20.新闻事实:既含有被传播事实的客观信息,又含有传播者的主观信息 事实本身不是新闻,把事实传播开去才是新闻. 

21. 信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动过程,以及关于者中存在方式与运动过程的陈述。 

22.新闻信息:含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 新闻传播活动实质上就是信息的传授活动,新闻信息才是新闻传播的本质规定. 1 23. 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的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 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 

24. 价值:事物具有的积极作用,政治经济学里,特指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 25. 新闻的价值:传播者所提供的新闻信息对收受者信息缺乏的满足程度。 26 新闻信息的价值:由该信息(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的各种信息价值总和构成新闻传播过程是一个价值观传 递的过程。 

27.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 

28. 新闻价值观: 即新闻价值取向,是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 

29. 新闻敏感:识别、判断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30. 新闻的传播价值:指新闻传播之后,所实现的各种价值效应之和。 

31. 宣传价值: 宣传事实中具有的宣传要素的总和,包括政治性,逻辑性,情感性要素等。 32. 审美价值 :指审美对象客观具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审美需要、给人审美享受的价值。 

33. 新闻信息符号: 包括符号语言和非符号语言。 符号语言 , 运用各种符号和标志来表达特定意义的语言形式, 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广义包括:声音,语言,文字,图画,表情等;狭义单指:图画和实物标志。非 语言符号:除语言文字以外,可以通过感官触到的概念的总称 可以加强,也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 

34. 讯息: 由一组信息符号组成的符号系列。 

35. 系统:由相互联系、依赖、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作用的统一体 自然系统 封闭式系统 。 

36. 自组织系统:在一组事物或变量之间自动发生的,不需要以外的力量进行干预而形成的系统能从无组织的 无序状态中自动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秩序。 

37. 新闻传播系统:(鄀下,由传播者为组织核心的自组织系统,其组织化过程,是不断地从 无序走向有序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38. 新闻选择: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事实、新闻作品的衡量与取舍新闻选择实质 上是对能构成新闻的事实的选择。 

39. 美—施拉姆—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报偿的保证 / 费力的程度 = 选择的或然率(概率) 

40. 媒介生态:媒介生存与运作的外部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环境。 

41. 传播生态:与传播密切相关的社会条件及同信息物化过程相关的物质条件。 

42. 信息通道:即信道,指信息经过加工后以信号方式传输所经过的道路。

 43. 新闻信息通道:新闻信息经过加工后以文字、图像、电子信号等方式传输给受众终端所经过的道路。包括 一切传播媒介的信息承载物。 44. 新闻信息流量:单位新闻通道中新闻信息的传输量,根据传播致效原则,合计流通的信息量,一般指有效 信息,不计入无效信息与虚假信息。

 45. 新闻信息流通量:即新闻信息量,指消除不确定性,剔除了无用信息、虚假信息以后对手传者有用的信息 的量。它是新闻的信息功能的度量,小于新闻传播通道的容量。计算公式:I=log2 N(比特)N—事件可能性的 数量 I—信息量 46. 静态度量:新闻作品信息量=单元新闻信息数 / 信息符号之和 动态损耗=主信息+次信息*等级比+微信息(信息附加值)*等级比—冗余信息*噪音干扰度。 

47. 单向传递 :A 到 B 的直线传播 命令等。 

48. 双向传递: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的互换,双方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49. 反馈:传播者发送出去的给定信息,作用于受传者后产生的结果再回传至传播者,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 影响的过程。 

50.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程度。 

51.新闻传播客观性:内容上是客观存在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与发展的事实形式是通过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等,运用事实的自身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 

52.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即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 

53.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指指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 

54. 新闻传播的快捷性:指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时间性: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距,时距越小 传播效果越好,新闻传播越有价值;时效性: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的时距,同新闻面世后激起的 社会效果的相关量。 

55. 抢新闻:指传播工作者要尽快地发现新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变动。 56.报道时机:指现实生活中潜存着的有利于某项报道获得良好效果的机会。 

57.慢三拍:指决策慢,采制慢,刊播慢,造成的原因是由于机构重叠,运作繁琐,作风拖沓,手段落后。 

58. 媒介:社会生活中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59. 传播媒介:用来表示含义的静态或动态的任何物体或物体排列,也称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 

60. 新闻媒体:特指专门用于交流传播新闻信息的工具,仅包括六种传统新闻媒介和新媒体 六种传统新闻媒介:报纸、新闻期刊、广播、电视、新闻电影、通讯社。 

61. 媒介形态:媒介的物理特征和工作原理。物理特征 物质实体:文字、印刷品、通讯器材等 ;物理能:电波、光波、声波等。 

62. 大众传播媒介: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受传者传递各种信息的技术手段,通常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四 大媒介。 

63. 小众传播媒介:即非群体化传播媒介,指传播范围小、受众人数少的传播媒介。 

64. 麦克卢汉 热媒介:可以使某一感官作高度定义(所传播资料的明确程度)扩张的传播媒介 冷媒介:承载的讯息清晰度和明确度低,受传者参与程度大,有电视电影演讲等;新解释 热媒介:原先按传统 工艺生产的报刊冷媒介:用新技术制作的报刊。 

65。 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中介物,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

 66. 设置议题:即议程确定。指传播媒介在一定时期内选择某个议题,实行强化报道,使其成为社会舆论的中 心议题,目的旨在使其议题对改变或坚定公众态度产生强大效果,形成共识,引起普遍关注和重视,提高媒介 人物的知名度,使媒介事件产生轰动效应。有益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67. 媒介文化:指在文化大系统中,以媒介为影响人的主要方式而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系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意识文化。 68. 媒介文化:指口传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 

69. 新闻文化:是媒介文化的内涵-着眼于文化媒介的形态而言,新闻媒介是现代传播媒介之一,又是媒介文 化的外延-着眼于文化媒介的特征而言,新闻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新闻作品。 

70. 媒介机构:由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传播运作有一定的监控又有相当的自主性,媒介有 稳定的信息产品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传播对象,媒介与传播对象有双向互动关系,在传播活动中他律和自律都比 较活跃。 

71. 媒介组织:把能够自由运作,并具有相同介质、结构、宗旨与功能的媒介联合起来,结成的系统和团体。 72. 新闻传播事业:各种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各项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人们通过新闻传播机构 所进行的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和经营管理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是各种新闻媒介机构、组织及其各种经常性业 务活动的总称。 

73. 新闻舆论-新闻传播事业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罢公众中分散的、无组织的舆论,根据某种需 要进行选择和树立,公开发表,使之成为集中的、有组织的舆论实现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是新闻事业重要的社 会使命,阶级社会中的新闻事业,称为阶级舆论工具。 

74“两为”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积极推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 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愿,传达人民的呼声。 

75. 经济报道:指有关经济建设、经济政策、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动态的报道,具有政策性强,业务性强,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等特点。 

76.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指工人阶级政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种新闻媒介机构、组织的总称。 

77.以正面宣传为主:指社会主义媒介机构和新闻传播工作者,在新闻宣传中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报道社会主流、 讴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所创造的业绩上,使反映进步思想、代表社会正确发展方向的新观念、新生活成 为新闻宣传的主要内容。 

78.受众: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又称受传者,阅听人。 

79.组织/团体期待:通过传播,发动和组织受众,使其成为传播者指挥或指导团体下的一员。 

80.魔弹论:又称靶子论,枪弹论。西方早期的新闻传播理论,流行于 20 世纪 20-40 年代,指在新闻传播过程 中,传播者是主动的,受传者是被动的。传播者发出信息子弹,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传播效果直接而 明显。 

81。固定成见论:美-政治家和舆论学家-李普曼-《舆论学》首先提出泛化为浇铸铅版论,刻板印象论等, 指人们由于生活在狭小的一隅所形成的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这种看法一经形成,轻易不会改变。传播者 只要实现了解这种成见,就可以发送对口新闻信息,收到预期效果。 82.现实受众:坚持接触和利用新闻传播媒介的人。 

83.潜在受众:具备健全的视听能力而尚未接触全部或部分传闻传播媒介的人。 

84.隐在受众:接受美学用语。德-美学家-伊瑟尔-读者在接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已被作者 设计在作品的结构中。即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心目中已隐现着特定的受众。 和新闻接收者共同制造出来的。 

85.接受:是对一种事物和观念的容纳,又指接触信息传播后可能产生的反映容纳和收受的前提是需求。 

86.媒介自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新闻传播媒介的发达水平、经营管理方式和新闻报道体制,媒介自环境优 越,信心受收的或然率就高。 

87. 媒介运作大环境:社会经济发达水平、政治民主化程度和公民文化素质状况,经济提供物质保障,政治扩 大自由度,素质提高信息利用度。 

88. 受众认知能力:受众对信息符号进行解码,即认识和理解新闻信息的能力,要求受众能够及时正确地分析 新闻作品结构,说明新闻文本内涵,体悟新闻发表的根据。 

89. 受众的选择性接触:指依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吸引受众的集中注意。 

90. 受众的选择性理解:指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所作的不同的解释和结论。 

91. 受众“加入行为”:传播学者-巴恩仁-讯息的意义是给予的,授予的,而不是接受的,92.受众“再创造” 理解-受众对传达的信息符号以超乎符号原载意义的译码行为,表明信息的实际意义不仅存在于符号载体中, 还存在于受众主观的理解中。 

93. 受众的选择性记忆:指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反映的取舍。 94. 受众接受的从众心理:指受众在信息接受中,由于实际或心理上的压力,而采取同多数人一致的信息取舍 与理解。 

95. 传受双方的心理调谐:即心理相容。前提是交往过程中人们需要的性质及其满足的程度相近指通过对传受 双方的心理定势进行协调,使指处于相对和谐与平衡的心理状态。 

96. 求同心理:指受众对于同自身具有某些共同性的事物,即同自己有某种共同性的新闻信息感兴趣的心理.

 97. 求异心理:指受众不是出于得益动机,而是一种无专门目的的、感受上的愉悦与满足。 98. 求趣心理:指属于得益心理,指人们对于有兴趣的事物的心理指向,在传播者认识趣味、表现趣味;在受 传者认同趣味,欣赏趣味。 

99. 求美心理:指创造心理之一,它包含内容美,内容的真实,人物心灵的伟大,情趣的高尚等;形式美,外 在美;配置美。 

100. 显态效果:从受众情绪变化、态度转变、行为改变中可以感觉到的效果。 

101.潜态效果:思想上有所触动,但暂时尚无流露,需继续接受同样信息传播后才公开显现。 102 即时效果:立即显现的效果。 隐在受众实际上是由新闻传播者 

103.延缓效果:接受信息后,进行一定的选择、消化、思考后才出现的效果。 

104. 暂时效果:接受后立即显现,不久又消失的效果。 

105.持久效果:接受后即时或略过一段时间后显现的效果,作用力持久,刺激印痕深刻。 106.正面效果: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效果。 

107.负面效果: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消极甚至阻碍作用的效果。 

108. 规范效果:接受社会规范性和惩戒性信息后出现的对行为有规范作用的效果。 

109.确认效果:接受权威性和提示性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行为具有评价作用的效果。 

110.共鸣效果:接受情感色彩强烈的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事物产生共鸣作用的效果。 

111.理解效果:接受知识含量大的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事物表示理解的效果. 

112.享用效果:接受实用性强的信息后出现的直接受用的效果. 

113. 个别效果:只对个人产生的效果. 

114.一般效果:有一定反响但力度并不很大的效果. 

115.社会效果: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的效果. 

116. 沟通效果:接受信息后使该信息得以扩散的效果. 

117.宣传效果:表示理解和接受劝服的效果. 

118.教育效果:思想上受到触动的效果. 

119.艺术效果:得到审美享受的效果. 

120. 新闻传播的调控:主要指国家和政党利用法律、行政、物资以及新闻宣传纪律等手段,对新闻信息传播的 流向与流量进行强制性的管理与约束. 

121. 新闻自由:指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创办新闻媒介机构的自由,了解和报道新闻的 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批评政府及公务员的自由. 

122. 新闻传播学: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123. 新闻传播起源: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 

124. 角色:戏剧用词是 20 世纪 20 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中的个体社会角色。 

125. 社会责任:扮演某一角色的个人或角色群体,对构成角色关系的其他角色或角色群体所承担的法律、道德 责任及社会义务。 

126. 勒温-人类行为行为公式:B=f(P*E) 

128. 编辑权 行为=函数(人*环境) 

127. 知察权: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不受阻碍,一切有关方面人事部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 新闻传播者有对新闻信息独立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权利。 

129. 传播权:将采集加工后的新闻信息的承载物——新闻传播媒介自由传达至受传者的自由取消任何形 式的新闻检查——追惩制与预防制,是传播权的前提。

130. 监督批评权:独立、负责地开展舆论监督与新闻批评。 

131. 秘匿权:新闻传播者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 

132. 施拉姆—会聚关系: 传播中构成的关系, 意味着共享代表信息和导致一种彼此了解会聚到一起的符号。 

133. 美—库尔特.卢因—受门人/把关人:用以说明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的控制作用 

134.受众角色定位: 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流程中的终端,是新闻媒介及其承载信息的消费者,又是对于新 闻媒介、新闻信息和新闻传播者本身的检验。受众是新闻传播系统中一个复杂的子系统,是信息的受传者, 又是反馈信息的发布者受众也是下一级传播的起始者总之, 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能动的行为主体。 

135.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新闻出版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主张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考察新闻自由,列 宁-出版是政治组织的中心和基础,出版自由等于建立政治组织的自由, 资产阶级认为出版自由就是富 人有出版报纸的自由,工农政府认为出版自由就是使报刊摆脱资本的控制;毛泽东-舆论一律/舆论不一 律。

综合: 新闻自由是阶级范畴-没有超阶级、绝对的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历史范畴-不是从来就有, 也不会永远存在; 新闻自由是政治范畴-是目的也是手段。 

 

附:需要识记的知识点: 

 

1.现代新闻传播教育起源 美国 1869-华盛顿-李大学-印刷工兼编辑训练班 1873-堪萨斯大学-印刷知识课 宾夕法尼亚大学-专门的新闻学课程

 

 2.美国正规新闻传播教育起源 

1903-俄克拉何马州中央州立大学-新闻系 

1904-伊利诺伊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四年制新闻教育 

1908-密苏里大学-第一所专门的新闻学院

1912-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历史 报学阶段 20 世纪初—30 年代 新闻学阶段 大众传播学阶段 40 年代 中国正规新闻教育起源 

191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 

1924—燕京大学—新闻系 

1929—复旦大学—新闻系 

 

3.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物质技术前提 

.1453-古登堡印刷机问世 

1811-蒸汽印刷机问世 

1839-摄影术发明 

1844-有线电报发明 

1845-轮转印刷机发明 

1853-木浆造纸术发明 

1857-越洋海底电报发明 

1867-打字机发明 

1876-留声机发明 

1886-自动排版机发明 

1895-无线电报发明 

 

4.国际新闻自由概念来源 

17 世纪英国革命前后一些启蒙思想家 

18 世纪美国独立前后一些政治家 

5.出版自由 

英-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出版自由请愿书》-出版自由的最早提出和首次论证

 法-革命家-罗伯斯庇尔-《革命法制和审判》-出版自由 发表对立意见的自由 批评政府官员的自由 

英-哲学家-洛克-宽容异教论-社会应接纳不同政治观点的人 

美-政治家-杰弗逊-政治宽容论-发展了洛克的思想——19 世纪-思想的公开市场 

美-律师-汉密尔顿-保障新闻自由的原则-把出版自由同新闻工作者的职权联系起来 

英-社会学家-边沁-把新闻自由权引进舆论监督的领域——后来产生绝对权利的概念 报刊舆论是除行政、立法、司法外的第四权利,高扬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英-激进派-李尔本-分权学说——洛克发展为行政、立法、外交三权分立,立法最高

 法-启蒙思想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杰弗逊-报刊的舆论监督功能为第四权力,成为对其他三权起制衡作用

 

 6 英-报人柯贝特-报刊独立——德兰发展-政治家的任务是缄默,报纸的任务是说话

 美国学者和报人-社会责任论-新闻自由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国际文件和联合国文件-典型-1966-《国际人权公约》及其三个子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 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力国际公约》《公民及政治权力国际盟约任择议定书》。

 

 6.广播 

传播手段分 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 

无线广播——通过无线电波 

有线广播——通过导线 

历史:1920.11.2-美国匹兹堡-第一座领有执照的电台-KDKA 电台 

1923-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外国人开办 

1940.12-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声音电信号 

工作原理:播出者————话筒————收听工具————收听者 声波 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 声波 顺序播出成套节目,这是所有单个节目的组合,一套节目前有开始曲、呼号、节目预告

 

 7.电视 

运用电子技术传送声音、图像的一种新闻传媒,出现晚于报刊和广播 

历史 1936-英国广播公司-亚历山大宫-建立电视台,11.2 日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20 世纪

50 年代-黑白电视广为发展 

1954-美国-彩色电视广播

中国—电视业 1958 诞生-1973.5.1 首播彩色电视节目 

工作原理: 景物、活动形象和声音———电信号(视频和音频)———景物、活动形象和声音 用电视摄像机(带话筒)摄录 电视片 声音-有声语言、音乐、音响 

 

8.新世纪新闻传播媒介 

(一) 网络传媒——第四媒体 信息量大,传播内容丰富,获得信息便捷,传输成本低廉,交互性、小众化、兼容性强 

(二) 新型广播电视 数字音频广播 DAB—广播媒介第三代 高清晰度电视 HDTV 

(三) 综合媒体——大媒体 通过国际高速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并由个人光电脑收传的新型传媒

 

 9.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 

传递新闻信息,新闻传播媒介本质上是信息载体——最重要 

第一本理论新闻传播学著作《新文学》-徐宝璜-供给社会真正之新闻 

美-尼曼基金会-路易斯 莱昂斯-新闻界行使新闻载体之职 

美-报纸主编协会-《新闻规约》-报纸基本功能是表达人们所作、所感、所想 反映舆论 

美-新闻学者-约斯特-报纸联系消息和意见,言论和事实,使读者了解,产生主张 

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新闻力量就是公众的力量,记者控制公民,指挥舆论 荷尔采恩德洛夫-报纸创造的精神奴隶比锁链还要危险,

报纸创造舆论 社会学家-西艾弗莱-新闻是第一种力量,人们通过新闻创造当天的舆论 

新闻学者-小野秀雄-新闻形成舆论,也反映舆论 用微波负载并传送 用电视接收机还原电信号 画面-现场景物、活动图像及照片、图片、文字等 

 

中国-王韬-报纸是博采舆论的工具 

梁启超-舆论界骄子-报纸是舆论之母 

孙中山-舆论是事实之母  报界诸军是舆论之母 

毛泽东-新社会制度的诞生,总伴随大喊大叫 

徐宝璜-供给新闻,代表舆论,创造舆论,灌输知识,提倡道德及振兴商业 

美-毕晓普-报道新闻,发表评论,供给娱乐,刊登广告 

《新闻理论教学大纲》: 报道新闻,传播信息; 表达意见,引导舆论; 服务社会,指导生活; 传播知识,普及教育; 提供娱乐,裨益身心 

 

10.报纸发展历史: 传递商业信息的报纸-政党报纸-新闻与意见分离的商业化报纸-现代大众化通俗报纸 纸和意见纸 报纸被称为新闻 

 


获取更多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笔记资料、讲义课件、参考书解析、历年真题及答案分析可联系育明教育专业课老师咨询答疑QQ:2684762903    电话:15201618355 育明教育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