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研真题 > 2008-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真题解析节选

2008-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真题解析节选

时间:2011-06-14     来源:育明上海分校     作者:安老师      点击量:1003

(二)管理学、社会学与经济学

第一部分:经济学

 

一、简答

1、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有哪些项目?

【育明教育解析】

支出法核算公式:GDP=C+I+G+(X-M)

分别说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的含义

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资本物品拥有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成为折旧,折旧包括资本品的物质磨损和由资本品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

 

2、奥肯定律。

【育明教育解析】

奥肯定律的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换一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公式:

(y-yf)/yf=-ɑ(u-u*)

y代表实际产出,yf代表潜在产出,u代表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

奥肯定律的结论:

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失业率的上升

3、 通货膨胀的原因。

【育明教育解析】

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产量增长率+流通速度变化率

通货膨胀主要来源于以上三个方面,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潜在水平,则货币供给增加主要导致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也会引起价格的上涨,即瓶颈现象,价格水平因此而上涨被称作瓶颈式的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土壤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上涨推动的,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就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工资—价格螺旋。

结构性通货膨胀: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存率增长速度,引起通货膨胀。

 

二、论述

1、用消费理论分析我国的消费状况以及政策。

【育明教育解析】

消费理论包括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

分别列出以上四个理论的理论公式,逐次根据公式中的自变量,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

将分析的自变量因素与我国的情况相联系,进行分析

列举影响消费理论的其他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简要分析这三个因素对我国消费状况的影响。

根据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应该利用以上影响消费的因素,拉动消费,鼓励

2、结合实际分析调节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

【育明教育解析】

法定准备率的定义:准备金是指在存款中提取用的一定金额,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占的比率是由政府规定的,这一比率成为法定准备率。

央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率:降低法定准备率,货币供给增加;提高法定准备率,货币供给减少。

结合08年的宏观经济实际情况,分析政策效果。

 

三、计算

  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育明教育解析】

M=1000+400/0.12=4333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育明教育解析】

当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现金仍是1000亿,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育明教育解析】 

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ΔM=83.3亿美元

 

第二部分:社会学

社会学

一、简答

1.初级群体的特征

【育明教育解析】

成员有限

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成员难以替代

群体整合程度高

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2.再社会化

【育明教育解析】

指全面放弃原以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不同

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

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

 

3.社会互动

【育明教育解析】

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

条件: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必须有相互依赖的行为;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非面对面的场合;总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二、论述

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分层变化

【育明教育解析】

1)现代化转型对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

a一般趋势:

原有职业结构的改变,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工业,产品生产者向服务行业转移

教育、职业声望及收入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间阶层的出现

职业体系日趋开放

教育系统成为重要的职业分配机制

b以及一些特殊因素:

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的政治架构、意识形态、组织制度和社会利益结构;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有更强的干预功能;外部国际环境的差异

2)经济体制转轨对我国分层结构的影响:国家主导的、渐进的、和平的改良过程

权力阶层具有双重身份—维护者和阻碍者

“混合体制”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保留了一些原有要素

市场化导致“体制外”经济成分逐渐扩大

3)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

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弱势群体问题

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2.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的特征

【育明教育解析】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在历史和现实的国际环境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迟发展效果:有目的有计划的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政治经济的捍卫者;推动并控制现代化;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组织者和计划制定者

 

3.社会组织的特征与构成要素

【育明教育解析】

社会组织的含义:

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狭义的组织,与初级群体相对的次级组织形式,即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特点:

两个方面的变化—对人际关系交往方面、组织结构和组织目标方面

非人格化、组织整体合理性与个人非合理性、道德与非道德的两重性

构成要素:

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

 

优秀学员视频展播

状元经验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7号弘彧(YU)大厦大厦80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 400-6998-626  

上班时间:早8:30-晚9:00 周六日、节假日不休

京ICP备1102902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08682号

Copyright © yumingedu.com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总监:杨士田 法律顾问: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