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事行政
育明教育解析:“人事行政”是“行政领导”在搭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为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而进行的管理和激烈,即“人事行政”。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在复习本章的时候可以结合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进行复习。
6.1 考点、难点、热点归纳
【考点1】人事行政的涵义(北科 2010名解;北科2012名解)
(一)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法规、制度、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作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人事行政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政治性和科学性。
具体来讲,人事行政包含以下几个要义:
1.人事行政是指政府对其所任用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人事行政的范围仅限于政府系统内部。
2.人事行政的内容主要体现为政府的人事管理机构通过相应的人事行政制度,对政府人事为题所做的规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
3.人事行政的总体目标是力求政府中人与事的协调,是为了使政府中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并在适才适所的情况下,达到事竟其功。
4.人事行政的核心是行政人才的管理问题,它包括取才、用才、育才和留才四个环节,体现在人事行政的实际运作中,即包含了更新、激励-保健、行为-调控三个机制。
(二)相近语
1、部外制:也称独立制,是指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设立于政府组织系统之外,不受政党和行政首长的干涉和控制,独立掌握整个政府的人事行政事宜。采用部外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日本。
2、部内制:是相对部外制而言的,是指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隶属于政府机关系统,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德国和瑞士等。
3、折中制:是部外制和部内制之间的一种类型,是指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既有一些独立于政府部门系统之外,也有一些附属于政府机关之内。如英国等。
【考点2】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趋向及特征(北科2011简答)
(一)从古到今,人事行政的演变按照其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大体上经历了几个时期:一是以恩赐官僚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二是以分赃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三是以功绩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纵观人事行政向现代化演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人事行政具有以下种种趋向:
1.人事行政中出现政务官和业务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对这两种官员开始实行分类管理。
2.由以恩赐官僚制和分赃制为核心的赡恩徇私式的人事行政,向以人才主义和功绩制为基础的现代人事行政的演化。
3.从随意性、或然性很强的人治式人事行政,发展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法治式人事行政。
4.人事行政的范围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旧的人事行政所没有的内容,如考任、培训、职位分类、保险、抚恤等。
5.在管理方法上,从非科学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崇尚理性和效率的科学管理,许多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被逐渐引入到实际人事行政过程中,如职位分类方法、激励理论和计算机管理等。
6.人事行政由以往只重视通才,发展为通才和专才并重。
(二)现代人事行政,通常具有下述几项特征:
1、公平性
2、公开性
3、超然性
4、适应性
【考点3】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北师大2009简答)
国家公务员:在西方国家中,所谓国家公务员,一般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主要是通过竞争性考试)而被任命担任政府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1、实行职业常任。
2、公共权力依附于公务职位。
3、贯彻用人唯贤原则。
4、实行功绩考核制。
5、对公务员进行统一管理。
6、注重专业技术人才。
7、讲究职业道德。
【考点4】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北大2003简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简答)
(一)定义
职位分类:把公务员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以此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
品位分类:把公务员分成不同的品位等级,公务员既有代表其地位高低、资格深浅、报酬多寡的官阶,又有代表其权力大小、职责轻重、任务难易的职位。
(二)两者对比
职位分类制度和品位分类制度相比,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优劣,概而言之:
1.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公务员所在职位的工作、责任为分类的依据,以工作的多少来定待遇,按事设职,按职择人;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以公务员个人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以品位的高低来定待遇。
2.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本人的等级就是所在职位的的等级,职位变动,等级也就变动,等级是随职位而定,而不是随人走;品位分类制中等级与职位是分开的,同样职位的公务员可能品位等级不同,而同样品位等级的公务员也可能职位不同,当职位变动时,品位却可以不变。
3.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品位分类制中则以品位等级定工资,存在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的现象。
4.职位分类制重视专家作用,利于专才成长,实行专才专用原则,非经考试合格,一般不得晋升,而且每一次晋升,几乎都得经过相应的考试,不能一步登天式的跨级晋升;品位分类制主要不以考试来确定是否晋升,比较注重公务员的资历,由下一级升到上一级比较容易,而且可以有较大的晋升幅度。
5.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分类较为复杂,职类、职系、职级、职等划分较多,办理职位分类的程序比较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品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只做大体上的分类,分类较少,较为简单,不需很高的技术性。
6.职位分类制下,任何公务职位都经调查、评价和划分等级,都有规范性的职位说明,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但是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公务员流动与调转的限制条件较严格,流动与调转的范围也较小;品位分类制下,公务员的管理具有伸缩性,人事管理机构拥有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权限,但在品位分类制下,对公务员的管理带有更多的经验色彩和主观性。
【考点5】现代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考任、退休与培训
现代人事行政的动态运作,实际上是由三个机制共同完成的,这三个机制一是国家公务员的更新机制、二是国家公务员的激励—保健机制,三是国家公务员的行为调控机制。
一、更新机制的涵义
国家公务员的更新,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公务员人员的更新,二是公务员人员素质的更新。公务员的考任职和退休制分别管理着公务员在政府人事系统中的进和出,履行着公务员新老交替、人员更新的功能;而公务员的培训制,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务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增强公务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履行着公务员自身素质更新的功能。
二、考任制 (北科2011名解;湖南大学2012简答)
育明教育解析:本题可以联系当前“公考热”这一热点进行考察。主要是考察考任制的优缺点。
就是政府为推行公务,采用公开竞争考试的科学方法,来测量并判断其所需要的人员是否合乎标准,进而按照开始成绩的优劣进行挑选,取其优者来加以任用为政府工作人员的一套制度。
考任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考任制就是政府为推行公务,采用公开竞争考试的科学方法,来测量并判断其所需要的人员是否合乎标准,进而按考试成绩的优劣进行挑选政府工作人员的一套制度。考任制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凡个方面:
( 1 )平等原则。凡具备报考资格的公民均可有平等机会报名考试,录用时只能以考生的品德和考试成绩为标准,不得以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年龄、家庭背景等因素为理由歧视或优遇某些人。
( 2 )公开原则。考试程序、录用条件以及考试成绩都向社会公布,考试事先都公告通知,公开进行。
( 3 )竞争和择优原则。参加考试的人员一般都多于实际录用的人员,因而考试具有竞争性,经过考试后,主要依据考生考试成绩的优劣,同时参考考生个人的资历、学历、品德等方面的情况,由录用单位来加以择优录用。
( 4 )长期任用原则。公务员一经考试录用便可以长期任职于政府,任用期间只要无重大过失,一般不予免职处分,直到依法正式退休。
( 5 )独立和超然原则。主持考试事务的机构一般都是自成系统,独立地行使职权,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包括政党、政府等),超然于各种政治利益与政治斗争之上,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考点6】现代人事行政的激励—保健机制:考核、奖励、晋升与工资福利
一、激励—保健机制的涵义
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健全而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公务员的考核制、奖励制和晋升制,能够增加公务员在工作中责任感、自尊感和成就感,能够为公务员创造和提供被赏识、被肯定、被重视的机会,从而能够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起到激励因素的作用;而公务员的工作福利制度,则可以保障公务员有安全、良好的正常生活,可以稳定公务员的工作情绪,因而起到保健因素的作用。这几种制度在人事行政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就共同构成了现代人事行政的激励—保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