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美术史试题(人文学院)
【育明教育独家提供】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1986年,在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属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
2.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在洛阳南宫云台大规模的绘制开国功臣的形象,也就是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
3.敦煌莫高窟的275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左右二壁绘有本生、佛传等故事画。
4.龙门石窟中的唐代石刻造像最重要的是唐高宗时期的奉先寺造像。
5.传为荆浩所作的山水画《匡庐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6.宋朝重视画院建设,在建国之初就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先后集中了社会上的名手和西蜀南唐两地的画院画家。
7.传为契丹族画家胡環的《卓歇图》生动地描绘了契丹人在行猎中休息的情景。
8.唐寅和仇英的共同老师是师法南宋院体的明代画家周臣。
9.创作了花鸟画的代表作品《安晚帖》、《河上花图》和《河鸭图》等作品的画家是“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
10.新中国建立后,罗工柳先生创作了重要的革命历史油画《地道战》,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地区的民众利用当地特点开展游击战的场面。
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洛阳出土的宁懋石室和孝子棺石刻的刻画时代是:
A.北魏 B. 东魏 C.北齐 D.北周
2. 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画的代表性题材是:
A.经变故事 B. 神话故事 C.本生故事 D.孝子故事
3.南宋历史故事画《折槛图》中的所画皇帝是:
A.汉武帝 B. 汉安帝 C. 汉光武帝 D. 汉成帝
4.《墨缘汇观》的作者是:
A.项元汴 B. 梁清标 C高士奇 D.安岐
5.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首任校长是:
A.徐悲鸿 B. 刘海粟 C.林风眠 D.颜文梁
三、判断(每题4分,共20分)
1.彩陶是素面陶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上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题中描述的是黑陶的特点)
2.唐代是古代人物画的鼎盛时期,在宗教题材表现得更加世俗化。在大量经变故事画中显示出明显的人间气息。(.× 宗教题材的世俗化是宋代人物画的特点)
3.契丹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渐使用椁木墓室丧葬制度,壁画也在辽墓中不断出现。(√)
4.扬州画派中的金农、高翔和汪士慎都没有做过官,一律靠鬻文卖画售字为生。他们是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
5.蔡元培曾研读过康德的著作,由此得出结论说:“全地球画莫若宋画,所惜元、明后高谈写神弃型,攻宋院画为匠笔,中国画遂衰。”(× 这段话是康有为说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张家样 .张家样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样式之一,主要用于寺庙壁画。创始人是南北朝时期萧梁的画家张僧繇。由于梁武帝倡佛法,大量修建寺院,张僧繇受到了器重。“张家样”的风格不同于之前流行的陆探微的“瘦骨清像”,而是人物形象比较丰腴,“面短而艳”,富于肌肉的肥胖感。在用线上创造了豪迈疏朗的“疏体”,这种风格被后来唐代的吴道子继承。张僧繇无传世作品,可以从传世的《北齐校书图》(宋摹本)和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想见“张家样”的大体风格。
2.粉本 .粉本是中国古代画家在完成正式作品之前所作的样稿,以对作品完成后的大体效果做到心中有数。这种方法在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中也很常见。中国古代画家在作寺院壁画之前常做粉本,粉本通常是不着色的,仅是用墨线勾勒出轮廓。现存北宋武宗元(传)的《朝元仙仗图》就是一幅壁画的粉本小样。
3.兰叶描 兰叶描是画出类似兰花叶子般的线条。是唐代画家吴道子所创,其特点是两头尖细,中间稍粗,常用以表现人物衣着的松动萧逸,使画面产生“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感觉。南宋时,马和之又根据“兰叶描”的特点,加强了线条的粗细对比和起伏,使线条呈蚂蝗状,人称“蚂蝗描”。
4.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辛亥革命以后形成于广东地区的画派,因广东地处五岭之南,习惯上被称为岭南而得名“岭南画派”。该画派的主要成就是花鸟画,注重写生,吸收外来技法,强调时代精神,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其前驱是清末的居巢、居廉,两人均善于用粉和用水,以“撞粉”和“撞水”法发展了没骨花鸟画。参加过同盟会的“二高一陈”代表了岭南画派的最高成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都学习过日本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画技法,主张“折衷东西方”。另外,高剑父还创办了《真相画报》,开办了“春睡画院”。岭南画派的画家还包括何香凝、方人定、关山月等。
5.月份牌月份牌,又称月份牌画。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上海发源的一种商品广告画,用擦笔画和水彩画两种技法结合而成。这种月份牌画的形成与经济发展和印刷术有关。19世纪末,外国商人随商品输入了一些洋画片,但这些画片并不受国人欢迎,于是外国商人把中国画、年画拿到国外制版,或者雇佣中国画家按他们指定的题材作画,配上月历和商品广告,大受欢迎。最早的月份牌画家是周暮桥,后期技法成熟后最有名的是杭樨英和金梅生,他们最擅长的都是美人画。
五、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用有效的方法分析传为顾恺之所作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在主题、理念、风格和样式上的特点,并举例说明两幅作品的异同。
2.举出你所知道的“元四家”的一幅“隐居”题材的山水画作品,梳理此类题材的发展线索,并结合具体作品解释该作品的内涵、表现方法及其产生的个人原因、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